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玥) 蔬菜瓜果的农药残留有没有超标?挂面里的“钠”含量究竟有多少?海鲜里是不是有福尔马林?……如何发现和防范食品安全内在风险隐患,这些事关百姓“菜篮子”“盘中餐”安全的问题,只有通过抽检的方式,才能得到正确解答。记者4月29日从厦门市食安办获悉,2020年全年,厦门市计划完成食品安全抽检34370批次,以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429万计算,抽检覆盖率将达到8批次/千人,远高于国务院要求的4批次/千人标准,位居全国前列。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市委市政府已将食品安全抽检列为今年为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的3.4万批次食品抽检计划中,市市场监管局将承担29220批次抽检任务,比2019年增加4030批次。“我们的抽检方案涵盖生产、流通、餐饮、网络销售4个环节的所有业态,覆盖食品34个大类及食品相关产品,包含日常监督抽检、专项监管抽检、风险监测抽检和评价性抽检。”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抽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的、有效的手段。通过扩大食品抽检监测力度和覆盖面,市场监管部门将严把从田间到餐桌的“入口关”,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让百姓的“菜篮子”拎得越来越舒心、放心、安心。
抽样区域将覆盖全市每个行政村
“今年的食品安全抽检,特别强调了抽样的合理科学规划。”市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抽检监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监管部门将结合食品流通消费量的大小、投诉举报量的多少、食安风险程度的高低、出现非法添加可能性的大小,以及食品经营企业食安管理能力的强弱等方面的分析研判,科学规划食品抽样的区域和对象,并从中随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检验样本。抽样的区域方面,要求“全市每个行政村都要覆盖到”。还将重点扩大销售末端的中小型生鲜超市、便利店、食杂店的抽检覆盖面和比例。
今年的食品安全抽检方案在抽检时间上要求按月、按季、按年全年均衡开展。季节性生产销售的食品或存在季节性质量安全风险的食品,在相应季节增加抽检量;节令性食品要在节前开展抽检工作;食用农产品应根据季节特点、消费量等确定抽检频次和数量。
4个关键词锁定今年抽检重点
小作坊、小餐饮、小店铺。今年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抽检计划抽检小作坊1018批次,抽检频次为按季度抽检,重点检测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硼砂、过氧化苯甲酰等。
此外,在专项抽检中,小作坊和小餐饮、小店铺的地方特色食品(鱼丸、肉棕、碗糕、土笋冻等),也将作为重点。
食用农产品源头。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在流通环节计划抽检食用农产品3024批次。特别将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抽检,批发市场抽检批次由2019年948批次增加到1180批次,水产品抽检批次大幅增加到500批,全年均衡按月抽检。在餐饮环节将抽检食用农产品886批次。专项抽检也将食用农产品作为一个重点。
此外,今年还将对食品批发企业进行重点抽检;加强对蔬菜干制品、水果干制品、早餐食品(“早龙”“黄则和”等早餐工程摊点)和一次性餐饮具等品种的抽检;增加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周边调味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干制水产品、食品添加剂、食盐和食品相关产品等的批次。
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根据2019年风险分析显示,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专项抽检,加大对校园及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抽检力度。除了学校、幼儿园食堂和校园周边餐饮与食品销售单位,抽检还将覆盖各类食堂、小吃店、快餐店、饮品店、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酒店等。
网络配送平台及企业。由于网络食品销售数量增长较快,今年计划抽检4000批次,比2019年增加了1700批次,抽检覆盖所有34个食品大类。为确保对各网络电商平台和各食品细类的覆盖,对网络配送平台及企业(如京东、淘宝、天猫、美团、饿了么、朴朴等)和自营电商平台(如山姆会员店、永辉生活、天虹、百果园、麦当劳等)按食品细类规定了最少抽检批次,对网络销售量增幅较大的食品类别(如方便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等)及抽检合格率低的食品类别(如肉制品、水果制品等),增加了抽检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