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邢丹)今年以来,襄阳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针对群众关心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围绕建机制、提能力、上水平、见成效,全力推进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落地落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63”模式,牵住问题“牛鼻子”。摸底清查做到“三个比对”,即上报的业态底数与行政审批数据比对,停业、歇业的数据与备案报告比对,无证生产经营案件数据不在行政审批数据之内,确保监管对象底数清、情况明;食品安全问题处理做到“六个到位”,即风险隐患排查到位、原因分析到位、问题整改到位、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到位、违法行为处罚到位、“处罚到人”制度落实到位,确保个性问题彻底解决,普遍的问题基本遏制,防止专项行动“雷声大雨点小”;保安全的标准做到“三论”,以查出的隐患质量的高低论成败、以食源性疾病暴发和发病人数的多少论成败、以查出的违法犯罪数量的多寡论成败。
多管齐下,凝聚社会共治“合力”。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扩大投诉举报途径,受理投诉举报2931起,收集梳理问题线索621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宣传“吹哨人”制度,在食品行业广泛开展教育培训、诚信文化建设,强化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邀请“两委员一代表”、新闻媒体参与专项行动明察暗访、提供违法线索、曝光违法犯罪信息、发布不合格食品信息。发挥信用惩戒作用,强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运用,做到食品抽检不合格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应归集尽归集、应公示尽公示。
对症下药,着力破解问题“瓶颈”。破解食品安全责任风险问题瓶颈,全面推行在食品生产企业、学校食堂、集体供(配)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农村集体聚餐、入网餐饮单位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确保年底前参保率达90%以上;针对粮食加工生产企业出厂检验不到位难题,要求全市生产企业检测能力建设做到“三个必须”,即所有企业必须有齐全检测设备可用、必须有检测人员能熟练操作、检测结果必须准确可靠,防止检验室设置形同虚设;针对学校食堂监管能力不足问题,全面推行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化监管”,确保年底普及率达到50%以上。针对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物证鉴定难的难题,建立和完善涉刑物证鉴定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强化经费保障,设立司法鉴定机构,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3起,涉案金额2100多万元。针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全面推行本地食用农产品上市附带合格证制度,实施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数字化管理,建立食用农产品市场主体自建和政府委托第三方检测双向约束机制。
健全机制,确保整治有实效。建立风险会商机制,定期组织食品安全风险会商,研判确定本地区共性问题、苗头性风险1844条,针对风险问题开展排查。建立周调度会制度,每月进行通报和排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开设专项行动信息交流专栏,发布各地取得的实战经验、制度成果。严格考核评议,将专项行动成效纳入对个县(市、区)、开发区党委、政府年度考评,权重达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