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餐饮

漫谈“香辛”“芳香”蔬菜的防疫作用

2020-04-17 16:13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编辑:吕可意
摘要: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候,除了尽量避免接触病源外,还应该保证良好的营养状况,要格外重视增加营养,食养食补。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王云针对这次突如其来百年不遇的疫情,疾病控制与预防战线上的广大工作人员虽不像白衣天使们直接治疗病人,但是却是直接呵护我们健康的守护神;他们的使命是通过对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营造健康环境,促进人民健康。疾病预防与控制有方法和措施,其中对于各类人群的营养干预,也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对于已经患病病人的营养支持,也有针对健康人群的预防指导。简单说,营养干预就是利用各种食物维系我们人类的生存,在获得热量的同时获取各种营养素,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疾病攻击的目的。

本次在与疫魔的战斗中,可以说我国各个部门、各种招数与方法都使用,目的是攻克难关、减少损失。特别是在武汉主战场上,在治疗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威,中西医协同作战,特别是中医药在多个医院和方舱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传统的“食疗”、“食治”、“食补”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检验,事实证明是切实有效可行的。其原理和现代营养学所提倡“膳食平衡”同出一辙,且互为补充。

我们膳食所直接食用的葱、姜、蒜蔬菜和间接使用的花椒、大料、桂皮等,既是食材同时又具有调理和食治作用。为此做菜要选用好食材,食疗则需要地道物料,二者并不矛盾,同样中医的中药就更需要好的药材,这就又牵扯到种养殖,谷物、蔬菜、水果、水产和肉类需要自然农耕的,药材需要天然的,这些都是为了保证营养和疗效。我们已知蔬菜根茎叶与色泽具有不同的性质与作用,葱姜蒜、辣椒、萝卜等具有较强食治作用,近些年来松茸、羊肚菌、虫草等热销也与食疗有很大关系,固然有市场炒作的成分,但其食疗作用也是真实的。虽然作为珍贵食材价高,百姓餐桌不能日日有,单是有很多日常可得的香料蔬菜,也有食疗的作用,如,鱼腥草、薄荷、荆芥、罗勒、紫苏、萎蒿、霍香、茴香、黄芩嫩叶、茵陈嫩叶等等。我国的云、贵、川、桂、渝等少数民族地区对上述食材种植较多,也不乏有野生天然生长的,结合消费扶贫和乡村振兴,利用电商平台等将这些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材运出并加以推广食用,正当其时。

另外,农业管理部门也可以指导休闲园区适当多种植这些食材,因为这些都是很好的“食药同源”食材,通过科学的营养配餐将其添加到消费者的餐盘中,“食用科普”也应该跟上。

我们所食用的蔬菜也并非都是我国原产地,有很多是在不同时期引进的,有昔日引进、有近些年引进的。诸多食材均为野生,是我们祖先为了生存经过长期的认知、改良、培育至今。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现已有知名蔬菜加工企业在其生产的沙拉菜中参照中医的“四性五味”,将野生蔬菜和香辛菜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添加,以期达到食疗食治的效果。

近年来引进的外国原产地的蔬菜已经逐渐得到大家的熟悉,如通州某休闲园区种植的罗勒,亦名九层塔、金不换、圣约瑟夫草、甜罗勒、兰香等;其嫩叶可食,亦可泡茶饮,可用做比萨饼、意粉酱、香肠和沙拉的调料。做成酱后可多种食法,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抓手,可以适度产业发展提取“精油”。再如百里香,亦名地椒、地花椒、山椒、山胡椒、麝香草等。百里香气味芳香浓郁,是天然的调味香料,烹调海鲜、肉、鱼类等食物的时候,加少量的百里香粉可去腥味,使菜肴变得更加美味。放入泡菜与腌菜中,可增添菜品的清香和草香味。迷迭香是西餐经常使用的香料,在牛排、土豆等料理以及烤制品中使用,可使肉类的气味和风味,香味浓郁,甜中带有苦味。这些香辛蔬菜的种植技术不难,更不会与粮田夺地,家庭盆栽也可以,做菜吃就更简单了,其药用价值在此就不做过多渲染。这些和野菜等都一样具有较强的药用功能,无论从蔬菜饮食角度还是消费扶贫与乡村振兴都应该适度、适量的推广。

疫魔肆虐也阻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此时恰逢迎春之际,亦是春季养生佳时。让我们行动起来借助春季人体生发时机,利用天然食材增强免疫力、强壮身体,将我们传统的食治、食养、食补与现代营养学所提倡的“膳食平衡”有机结合,发挥“香辛”和“芳香”蔬菜特有功效,共同努力战胜病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