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加油条的口味及外观美感,不少食品加工者都在生产油条的过程中添加硫酸铝铵(又称铵明矾)等食品添加剂。今年以来,桂林、来宾多地均抽检到铝残留量超标的油条。
广西近期公布的最新一例“毒油条”,发生在桂林市平乐县平乐镇下关饮食店,其销售的油条被检出铝残留量超标近9倍。
铝残留多源于食品添加剂。油条中铝残留量超标,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早在2014年,当时的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要求从当年7月1日起,小麦粉及其制品生产中不得使用钾明矾和铵明矾。而对于油炸食品的规定是“可以少量使用、尽量不使用,尽量使用明矾的替代品”。
很明显,如今的油条,已经不能爱怎么炸就怎么炸,想加什么就加什么。生产的标准就是安全的标准,而铝残留量超标9倍的油条,其危害不容小觑。
2018年,南宁市有3家店铺所产的“毒油条”铝含量超标6至7倍。因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3名店主被青秀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至一年三个月不等的刑罚,并支付销售价款10倍的赔偿金。
此次“毒油条”案例事发农村,不法商家抓住农村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常识、“只认面子不认里子”的心理,有的放“药”。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值得警惕。
要看到,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形态正在快速演变,村庄格局正在转型重塑,农村消费需求也正在丰富旺盛。然而,农村市场呈现“只求价廉、不求物美”“只认面子,不认里子”的特点,使得诸多不合格产品在乡村大行其道,二三十元的“正宗茅台”风靡宴席,0.5元一瓶的“原生态羊奶”充斥货架,“麦肯基”“啃麦鸡”在乡镇集市屡见不鲜……
可以说,给农村食品安全防线带来压力的,既有消费品不正,也有消费观不正。在农村消费需求升级的情况下,从严监管是必须,丰富农村消费品供给、引导农村形成良好消费观念同样重要。
春节刚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外发布,强调:“要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推动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同步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提升满足农村新需求的能力。面对“毒油条”之类的问题,在以常态化监管净化传统市场的同时,审视产品供给匮乏的困境,开发创造“好油条”“优羊奶”等新市场,以优替劣、以真代假,如此才更为贴合乡村振兴新需求。(卓木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