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国际

“食育”这堂课,各国都是怎么上的?

2022-11-10 14:22:59来源:北京青年报编辑:吕可意
摘要:“食育”,作为一种有趣的教育手段,正受到全世界儿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欢迎。本期约稿不同国家作者,介绍他们所在国家推行的“食育”是如何进行的。

  

不少家长可以发现,今年以来许多学校都专门开设了食育课程,2022年6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宣布联合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食育进课堂”活动,自此近半年来,我国多地开始陆续推广食育进课堂工作。不少国家也意识到了不良饮食习惯对孩子健康的影响。“食育”,作为一种有趣的教育手段,正受到全世界儿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欢迎。本期约稿不同国家作者,介绍他们所在国家推行的“食育”是如何进行的。

美国

食农教育从意识到孩子的肥胖开始

2015年,我们刚搬到美国的时候,住在佛罗里达大学的校园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里买菜特别不方便,不只没有传统菜市场,连超市里蔬菜的种类都非常有限,一年四季的蔬菜都差不多,无非是西芹、花椰菜、樱桃萝卜、各种生菜和洋葱、土豆。而且超市里可以看到许多体型特别庞大的美国人,推着满满一车的食物,却看不见一点绿叶蔬菜,大多数都是冷冻的半成品或者熟食,超大瓶的可乐等碳水饮料也几乎是每车必备。我们居住的地区离超市算近,但还没买车时,走路也要半小时。因此美国人习惯一次购买一个星期的食物,然后塞在冰箱里慢慢消化,极大挑战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面临儿童肥胖的严峻现实

美国民间团体推动食农教育

透过这样的表象,我进一步了解到:美国的超市里各种加工食物、零食琳琅满目、品牌五花八门,但背后却几乎都属于10多家知名的超大型食品公司。它们中的多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它们组成的食品工业每年花费20亿美金用于儿童市场宣传,其中73%是推广高糖高脂肪低营养的食物。美国有1/3的儿童和青少年过重或者肥胖。此外,美国疾病与防控中心发现,美国小学生平均一年只有3.4个小时的食物和营养教育。这样严峻的现实,让美国的民间团体忧心忡忡。

因此这些民间组织推动食农教育,最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真正的食物,认识蔬菜是从土壤里长出来的,牛奶是从牛身体里挤出来的,而不至于认为豆子长在罐头里、牛奶是超市生产的。

“可食用校园计划”受欢迎

在学校开辟菜园和厨房教室

最早在美国开始发起食农教育的机构是非政府组织“可食用校园计划”。这个计划最早开始于1995年,创始人Alice Waters与加州伯克利市一家公立中学合作,在学校开辟菜园,让孩子们品尝食材的原味。这个计划很快得到当地教育工作者、家庭、农夫、主厨和艺术家们的支持,他们不只有了有机菜园用于体验学习,还建起了厨房教室共享自己制作的美食。“可食用校园计划”得到了许多学校的响应,目前已有近6000个会员项目。该组织还针对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提供食农教育的资源和训练。近年来,可食用校园计划更进一步,走向“学校支持农业”方向,呼吁幼儿园到12年级以下学校支持可再生农业发展,不只关注饮食健康,也关注农夫、土壤和地球。

非营利组织覆盖

食农教育不同面向

除了“可食用校园计划”外,全美还有许多非营利组织覆盖食农教育的不同面向,如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共同路线”;还有许多知名的食物教育机构,如食物普及中心、相信食物、小园艺家、真正的食物媒介计划等。

我去年8月跟随美国可持续食物体系考察团,到访了纽约市、纽约州、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多家可持续农业和食物相关组织。我发现无论是农场还是农业研究机构等,都会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来做针对儿童和公众的食农教育。

比如全球最大的屋顶农场布鲁克林农场,在寸土寸金的纽约种植新鲜蔬果,对城市里的孩子本身就充满吸引力。为此他们牵头创办了农民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带领学生种菜收获,年纪大点的还可以管理屋顶上的蜂箱。农场的创办人之一安娜斯塔西亚说,“如果不接触土地,我们凭什么期待下一代都市居民会了解消耗资源、处理垃圾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呢?”

有农场开发

针对高中老师的食育课

石仓食物与农业中心则与主厨丹·巴贝尔的蓝山餐厅携手开发了针对高中老师的食物教育课程,提供免费培训的同时,还提供经费把教室变成厨房。他们根据老师教授的科目量身定制课程,还把主厨、农夫请进课堂,带领孩子在石仓中心的可再生农场和温室体验。

除了与授课教师课程相适配的知识内容,每个完成了石仓食物教育培训的高中老师,都可以申请一笔最高2500美金的资金,帮助把教室变成可教学的厨房。选择高中教师作为培训对象,石仓中心是有策略考量的,他们在调研中发现9-12年级高中生被普遍忽略。高中处在人生的迷茫、犹疑期,许多人不知道怎么选大学专业,在这个阶段开设食农课程,会帮助高中生们建立对整个食物和农业体系的基础理解,进而可能改变他们作为消费者的选择,乃至人生方式的选择。

食物教育项目的资深经理Lindsey Dayton说,“我们希望帮助他们建立有关营养与文化、环境和农业的批判性思考。希望学生们懂得,饮食使得他们成为自然世界的一员,不要去割断这种联系。”文/蔺桃(曾旅居美国、韩国)

韩国

食育理念与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伴生”

我曾在韩国京畿道清溪川华德福自由学校当志愿老师,体会过学校通过饮食让孩子们与自然保持联系的一份用心。

开设为期一年的农业课

采用不施化肥生态种法

六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都有为期一年的农业课,学校附近有一大块场地可以种植小麦、毛豆等作物,还专门租了两块菜地让孩子们有实践农耕的机会。

他们每周的农业课就是配合蔬菜的生长、浇水、拔草,有需要时施加堆肥、整理菜园,需要仔细观察,回家后把每次的劳作体验和观察写成农业日记。他们采用不施加农药化肥的生态农法,与周边的商业菜地有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别。商业菜地都铺上了黑色塑料薄膜,只开了一个个小洞让蔬菜生长——这样做可以防止杂草丛生,节省人力,但会制造很多塑料垃圾。这种耕种中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们更加理解农业与食物紧密相连,不同种法长出的蔬菜口感也完全不同。

8月开始,九年级的学生们俩俩一组负责一块菜地,种植大白菜、白萝卜等蔬菜。期末,我受邀请和学生们一起制作辣白菜,每个步骤学生们都分工协作完成。吃着自己种出来的食材做的辣白菜,不只觉得更加美味,也更有成就感。而这些劳动成果,除了一部分带回去送给家长,还会分送给学校的师生和社区里的孤寡老人。

食物传染疾病多次在学校爆发

食材安全成为关注焦点

和美国一样,韩国的食农教育也是最先从校园开始。2003年,韩国就实现了校园午餐全免费,但是在2006年,经食物传染的疾病多次在学校爆发,免费午餐的安全和营养成为了大众最为关心的议题。选择更环保和安全的食材,成为了家长抗争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007年,韩国开始实施校园营养老师制度,到2013年,全韩有4704位营养老师,占到总数的47.9%。

在家长、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韩国有70个地区的学校成立了食材供应中心,以共同购买的形式,用优惠价格购买当地农民的生态农产品、加工产品,并由农民配菜送到学校,学校也以此为基础开展食物教育。这种类型的本地食材供应中心也慢慢往幼儿园、养老院、医院及政府支持的机构食堂拓展。

通过国家法律和条例配合

校园午餐安全和食育水平提升

2008年和2009年,韩国先后颁布了《儿童饮食生活安全管理特别法》和《饮食生活教育支持法案》,让校园午餐和学校食育开展,有了显著改变。

2013年,韩国颁布了《都市农业培育及支援相关法律》,将学校教育型的都市农业定义为“以学生的学习和体验为目的,利用学校土地或建筑物开展的都市农业活动”。2016年,韩国拥有这类“学校教育型都市农业”的小学占全韩国小学的64%,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016年,韩国通过国家法律,将当地食物与直销纳入到国家五年计划(2017-2022)当中。超过70多个地方政府颁布地方条例,用多种形式来支持生态农场食材的直销。可以看出,把支持本地农场、生态食材也纳入到整个食农教育的体系考量中。

旅居海外十年,在美国和韩国都生活过不短的时间后,我发现不同国家地区的食农教育都起源于一个同样的关切:推广食农教育,可以让好的农业、好的食物去改变孩子,从而改变世界。我们想要什么样的世界,那就去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文/蔺桃(曾旅居美国、韩国)

瑞士

幼儿园的控糖教育,连家长也一起管

相对欧洲的很多国家来说,瑞士的肥胖率并不是很高,走在路上也很少看到大胖子。但从瑞士联邦数据局公布的健康数据来看,在1992-2017年间,瑞士的体重超重人口大幅上升,到了2017左右瑞士总人口的11%左右是处于病态性肥胖,另外将近31%的人体重过重。据瑞士的一项研究,瑞士肥胖率上升和90年代进入瑞士的南欧移民潮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最近几年瑞士人的肥胖比例得到相对稳定,儿童肥胖有大幅下降趋势,这与儿童食育的关系非常紧密。

幼儿园的“9点加餐”要求

不能给孩子准备含糖食物

瑞士的小孩子有一个在上午9点左右吃加餐的习惯,幼儿园对这一餐的内容会提出要求,有的幼儿园是家长轮流为全班孩子准备,根据老师开的单子集中购买;有的是每个家庭为自己的孩子单独准备。

这个加餐可以看成是瑞士教育对于饮食习惯的最早干预,9点加餐的内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有糖分。如果孩子带了有糖的食品和饮料他们是不准在幼儿园里面打开来吃的,只能吃老师额外准备的代替品、跟其他小朋友要或者饿着。

给孩子带甜食的家长还会被老师专门提醒。有一次我大女儿回来说,一个同班的孩子每天带来的点心不是两个甜甜圈就是巧克力可颂和奶昔,这个孩子的确是比较胖且满口黑牙。果不其然过几天就看到这位家长被老师留下来,不仅被批评,老师还向她重申了学校饮食要求。

吃完水果必须刷牙

新游戏方式代替吃甜食

吃糖过多除了有肥胖隐患之外还对牙齿健康有很大危害。瑞士幼儿园每年两次会有口腔清洁教育专家到幼儿园和学校教孩子们刷牙。每个孩子都在幼儿园准备了水杯和牙刷,如果孩子们带了水果可以吃,但是必须吃完后刷牙。但是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因为觉得刷牙麻烦而不愿意带水果到幼儿园。

我的二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她的老师创造了一个幼儿园生日会的新仪式感来代替吃生日蛋糕:大家一起制作无糖无盐无油的爆米花。就着点蜡烛唱生日歌,然后过生日的孩子可以选择体育课玩什么游戏,用动身体的方式取代塞食物。

这种少吃甜食的习惯很明显的渐渐延续到各个家庭里,在一年一度的幼儿园夏季聚会上,家长们带来的食物也都是不加糖的黄油饼干、蔬菜派等。

中小学自然课教孩子

如何阅读食品配方表

瑞士中小学生的自然课也有相应的食育内容,教授他们在购买时如何阅读食品配方表里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和热量表。让他们理解糖和身体机能和健康的关系。

瑞士人均的食糖量还是大大超过了WHO的建议标准,但是相对欧洲各国来说,社会整体对糖分的摄入量有比较高的警惕性。高糖食物在瑞士价格比其他国家昂贵。  文/贾淑芬(现居瑞士)

日本

为了让孩子少吃糖,主妇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日本社会“糖分过剩”的现象近来屡被提起。餐厅有许多“糖分x糖分”相组合的吃法,如“意大利面x面包”“拉面x炒饭”。牛肉丼和咖喱也非常被人们喜爱。许多人在不自觉中陷入了糖分超标的饮食习惯。

日本某食品公司也曾对500名年龄20到40岁、有过限糖经验的女性做了网上问卷调查,结论是在限糖饮食中感到过压力的占79%,难以控制食欲的占75%,难以享受食物快感的占69%,容易感到饥饿的占63%。

有意识培养孩子“戒糖”意识

甘味剂被广泛应用替代砂糖

可见,健康饮食的习惯要从孩童培养,眼下越来越多的妈妈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日本,孩子们从小就经常被父母教育不要喝太多含糖的碳酸饮料。商店里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都分含糖、无糖两种,由购买者自行选择。

一位姓西原的妈妈在博客中描述让四岁女儿戒糖的理由:“糖类会刺激大脑并让人上瘾。对于我女儿,把糖类限制放宽点也许可以,但考虑到孩子大脑的发育和牙齿的健康,我想继续无糖育儿。就算我以后让女儿吃含糖零食,我也不想让她无条件吃、只在特殊的日子吃就好。”

说到戒糖,我的朋友渡边女士这样说:“在传统的日本料理中,煮菜、照烧、炒煮等方式都经常使用砂糖提味儿。我母亲为了尽量控制糖盐,煮菜时一般把海带、鲣鱼、干香菇熬的汤汁等作为主要调味料,减少因没放糖带来的味觉寡淡。另外,甜酒也是日本的传统调味料,它是由糯米、米曲、烧酒等制成的,可以给料理添加淡雅的甜味,在日本料理中起到减控白砂糖的作用。”

现在,在不同世代的很多家庭中被广泛使用的是与砂糖相比能够大幅减轻卡路里的甘味剂,一小勺5克的甜度相当于9克35卡路里的白砂糖,它活跃在料理、点心制作和饮料等中。

有日本主妇发现无糖烹饪后

家庭饮食开支和劳动成本变高

无糖育儿,完全依靠妈妈们的个人努力是有限的。给家庭的经济带来额外的负担也是不争的现实。那位看到孩子有了好变化的妈妈同时抱怨说,无糖饮食后主要以蛋白质和脂肪为营养,因此购买肉类和鱼类的数量相应增加。普通商店里可以买到的面包和面条也基本上都含糖,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制作或购买无糖的面包和面条。目前我家的食品费用每月增加了15000日元,这对钱包是一个打击。

另外,无糖或限糖育儿的妈妈们普遍觉得外出就餐非常不便,因为可供选择的食品很少,天天在家里开灶,也增加了这些妈妈们的劳动负担,有些妈妈自己在家手工做面条,一顿不含糖晚饭可能要花去她们大半天的时间。

购物平台有无糖育儿网站

不少商家推出类似“无糖便利”

社会给这些用特殊方式育儿的妈妈们提供很多便利。比如,普通商场里也可以买到用豆腐或魔芋做的拉面,也有各种用糙米和豆类做成的真空盒饭,很多餐厅的套餐分别配有白米饭和糙米饭。很多面包店都会提供全麦粉、裸麦、黑麦粉制成的面包。

而作为早餐健康食品主力军的酸奶,也有很多不加砂糖的种类,外包装盒上写得很清楚,买的时候也不会拿错,这表明了在日本健康意识的普及性,每个家庭都有对付“寡淡”,让孩子也能吃满意的办法,比如在酸奶中加入少量的果酱、蜂蜜、切碎的干果丁等,既让孩子满足口腹之欲,又巧妙避免过多的糖分。

日本最大的购物平台也设无糖、限糖育儿网站,随手点开看,就会发现琳琅满目的特殊商品,有限糖料理书、豆腐渣做的饼干、低糖质的巧克力点心、印着糖质限制的长短袖T恤等。(田芳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