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调味

中国农科院专家研究成果揭示蜂蜜为何有毒

2019-09-16 13:37来源:经济日报编辑:蔡源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粉源植物产地识别与控制团队发布研究成果,揭示了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物质基础及其毒性作用机制。这将为我国有毒蜂蜜的风险管控和中毒人群的诊断与救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有害物质杂志》上。

长期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存在因食用蜂蜜而引发的群体性中毒事件。这不仅危害了蜂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还严重阻碍了蜂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摸清我国蜂蜜中毒的高风险地区和季节情况,该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毒蜜源植物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钩吻是导致我国华南地区蜂蜜中毒的重要有毒蜜源植物之一。为探究相关物质基础和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人员采用先进技术对钩吻开展了详细研究,从中识别和鉴定出4种钩吻生物碱,其中新发现的化合物14-羟基钩吻素占到总生物碱的90%以上,是钩吻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关键化合物。

随后,研究人员系统开展了该化合物在模式动物中的急性毒性、毒代动力学、药物代谢和毒性作用机制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剧毒性化合物,其半数致死剂量为0.125毫克/千克(体重);在机体内易于吸收且发生了广泛代谢,生成众多代谢产物,而γ-氨基丁酸是其关键的毒性作用靶点。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将为我国有毒蜂蜜的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食用含钩吻蜂蜜中毒后的救治措施提供参考手段。(常理)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