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有追求健康的愿望。”3月25日,合肥市四院老年心理科孔晓明主任说,“但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或者长期被病痛折磨的人,容易被保健品营销‘洗脑’。此外,从众心理也容易使人轻信保健品的功效。”
“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或者长期被病痛折磨的人,从心理上来说,都非常希望有一种神奇的东西,能够帮助他摆脱烦恼。”孔晓明主任介绍,而夸大功效的保健品在销售人员或机构不断营销下,给了这类人群一个希望。“于是,有的人购买和食用保健品,在心理作用下,感觉保健品发挥了神奇的作用。一些本身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一旦偏听偏信,过分迷信保健品的功效,甚至视为‘灵丹妙药’,则会擅自停药,严重伤害身体健康。”此外,一些具有严重从众心理的人也容易被保健品营销“洗脑”,而空巢老人由于情感缺失,往往会从营销人员的热情、关心当中寻找到“精神安慰”,不知不觉中购买了大量保健品。
对于痴迷购买和食用保健品的人来说,一旦停止食用,会心理暗示身体出现不适,进而发生非常大的情绪波动;而空巢老人购买保健品,是为了打发时间,寻找精神慰藉,把保健品以及热情的营销人员当成了“安慰剂”。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一旦形成固有的观念,则很难改变,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本身的认知弱点加上对新鲜事物认知更新慢,“给人的印象就是异常固执,怎么劝都不听。”
孔晓明主任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养生的传统,适当购买和食用正规的保健品也无可厚非。”但是,有些人把推销保健品作为牟取暴利的工具,甚至说保健品可以取代药物,则害人害已。需要提醒的是,有些老人痴迷保健品,出现了抑郁症、焦虑症症状,则要及时寻求医生帮助;而有的老人“疯狂”购买保健品,不是因为固执,而是出现了老年痴呆等认知功能障碍,肌体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要及时就诊。
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