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营养保健食品

联合主办 :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


揭开保健品行业乱象:亲人如何跳进骗局?

2019-03-18 9:31来源:生命时报编辑:马开心
  

每年的央视3•15晚会,就像一面照妖镜,假货、消费陷阱……统统现出原型。

除了今年晚会曝光的辣条、“化妆”土鸡蛋、纸尿裤之外,在民生领域,还有一个焦点问题——保健品行业乱象。

从去年的“权健”开始,保健品的曝光度再次达到一个峰值,可以说年年都有被曝光的保健品,但上当受骗的人还是有增无减……

《生命时报》赴两会记者采访多位委员、代表,请他们从市场监管、个人维权、制度规范等方面谈一谈保健品乱象,同时邀请多领域专家揭开保健品骗术,教大众如何避开这些“坑”。

中国保健协会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

年轻人焦虑赚钱,容易被传销骗;老人焦虑健康,就容易被保健品骗。一些患者盲信保健品宣传的“奇效”,拒服药物,使病情恶化,医生束手无策。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种类,而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而一些商家,却大肆宣传保健品的医疗功效,“忽悠”消费者上当。

2019年1月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3个部门决定,自2019年1月8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

3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工作情况。截至3月10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17万人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进行检查,共立案6535件,结案2290件,案值77.9亿元,罚没金额2.68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74件。

平时省吃俭用的老年人,买起保健品却一掷千金。在购买保健品时,许多老年人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个看似并不高明的骗局之中。变相推销高价保健品的欺诈行为越来越多,打着专家讲座的幌子、施以小恩小惠赠送礼品、嘘寒问暖的温情牌……各式花招频出,让大量老年人被“忽悠”后却仍旧深信不疑。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目前,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超出这些功能之外的,都属于虚假宣传。

1.增强免疫力10. 改善睡眠19. 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2. 辅助降血脂11. 促进泌乳20. 祛痤疮3. 辅助降血糖12. 缓解体力疲劳21. 祛黄褐斑4. 抗氧化13. 提高缺氧耐受力22. 改善皮肤水分5. 辅助改善记忆14.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23. 改善皮肤油分6. 缓解视疲劳15. 减肥24. 调节肠道菌群7. 促进排铅16. 改善生长发育25. 促进消化8. 清咽17. 增加骨密度26. 通便9. 辅助降血压18. 改善营养性贫血27. 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

在暴利的引诱下,保健品的“骗术”不断升级,已让人们防不胜防。

《生命时报》曾总结了3个常见保健品骗术:

1从明星到专家,广告宣传隐蔽化

案例:65岁的张彩丽是多年的高血压患者,有一次碰到人上门推销降压保健品。年轻人指着产品包装上的头像说是上海有名的高血压专家、中科院院士,这是他的最新科研成果。张阿姨买了一盒,刚吃两天就觉得血压降了。于是她停掉其他所有药,只吃这一种。可一个月后,她突然晕倒在家。医生说,这种保健品其实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先前的“好转”可能只是安慰剂效应,那位院士则是查无此人。

骗术分析:过去保健品广告喜欢用明星,而现在用“名医”、“院士”的产品大量增加。这种方式主要钻了老人迷信专家,且“来源记忆”严重减退的空子。“来源记忆”是有关事件背景的记忆,能帮助我们判断信息源是否可靠。老人如果觉得“院士”似曾相识,便不会再去核实。一旦他们认准某种产品很权威后,就会深信不疑,轻易不愿改变自己的固有看法。

防骗指南

第一,如果“专家”没有具体单位,只是概括为“知名老中医”、“两院院士”等就不要相信。对有单位的专家,应通过114查找其所在医院、研究所的电话,确认是否是真实身份,核实产品是否与其有关。

第二,尽管老人阅历丰富,但年轻人思维更理性、知识面更广,不妨让他们帮忙分辨。记住,做儿女的都希望父母健康长寿,他们不会为了省钱而不许你买保健品。

2从优惠到免费,赚钱方式长期化

案例:家住山东的胡仙花(化名)今年80岁了,腿疼了有二十多年。去年,她所在的北山社区开了一家保健品店,组织社区老人参加“免费腰腿痛讲座”。讲座后,有“专家”现场义诊,给老人测了骨密度,还发了一盒猴菇饼干和几粒“软骨素片”。自此,胡奶奶每天8点准时到店听讲座,并往家里拿一些送的保健品、膏药。起初免费的东西,后来变成收费。短短两个月,她就花了几万元。儿女们劝了又劝,胡奶奶仍不觉得受骗:“那么贵的饼干和产品都舍得送,怎么可能是骗子?”

骗术分析:打着“买几送几”优惠牌的保健品促销现在已不再流行,更多的商家愿意从“免费体验、听课、旅游”开始,以小小的恩惠换取信任后再行推销。为了骗取老人的信任,很多商家都会在初期表现得极为豪爽大方,选择在酒店开“讲座”,有专车接送,提供免费午餐,会后还有“义诊”,并分发礼物或产品试吃装。讲座内容多半是产品效果如何神奇,有时还会有“治好”的老人现身说法。现场播放的短片则强调老年常见病的危害、死亡风险,以此提高老人的死亡焦虑水平。如此一来,只要有“托儿”开始带头购买商品,其他老人就会立刻跟风。

防骗指南

贪小便宜是人性的弱点,特别是我国老人从计划经济时期走来,政府对社会的掌控力强,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倾向于相信他人。但老人应该记住,“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贪小便宜往往会吃大亏,不要被小恩小惠左右。

学习健康知识要通过正规途径,不要道听途说;学会识别保健品宣传功效的真假,明白保健品只是食品,没有确切的疗效。比如“软骨素片”能提高骨密度,但不一定能治好膝关节疼痛。提高骨密度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多晒太阳、多喝牛奶等,并不是非要依赖保健品。

3从推销到亲情,诈骗方式感情化

案例:上面案例中的胡奶奶自从买了第一盒产品,就有一个自称小李的人与她专门“对接”。小李特别会哄老人开心,不管心情多差,只要接到她的电话,老人瞬间眉开眼笑。今年大年初一,小李一早就登门拜访,挽着老人的手,说着贴心的话。胡奶奶的女儿苦笑着说:“这个小李,对我妈比我这个亲闺女还亲。那些肉麻话,我真说不出口。怪不得我总是劝不动我妈。”

骗术分析:老人像孩子一样需要哄,可许多子女对老人的关注不够,常常只有周末才给父母打个电话,几个月都不见一面。香港教育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研究发现,人越老越容易相信别人,而且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会随年龄增长显著提升。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说,老人倾向于忽略负面信息,并以正向(但可能不正确)的角度去体验周围的人和事,这被称为正向偏误。当儿女告诉老人保健品不好,同时“诋毁”推销员时,老人就会下意识地心生“叛逆”。

防骗指南

首先,子女要怀着保护老人的心态,不要指责,多加安慰。其次,好好反思,自己是否只会训斥老人,却没花时间关心他们的病痛;是否只知道甩出一句“去医院”,却没有亲自陪着他们。儿女要把主动权抢回来,带爸妈定期体检,主动给他们买健康食物,并把医生的指导写下来,贴到爸妈家里。

更重要的是,子女们要帮老人建立安全、稳定的情感联系,给予充分的安全感,他们才不会在骗子身上花费感情。

最后,儿女的劝说常会激起老人的逆反心理,而老人更习惯听取同辈人的意见,这也是一种从众心理,这时不妨借助其他长辈的力量。

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报纸上,销售人员或所谓“病友”的口述中,宣称有以下5种功效的保健食品,毫无疑问是骗人的。

抗癌

保健品没经过大型临床试验,不能说有抗癌作用。

癌症患者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防癌要从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和乐观心态做起,靠吃保健品防癌、抗癌不靠谱。

治疗慢性病

很多慢性病在医学界至今尚未完全攻克,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根本不可能通过保健品治愈。

27个保健功能中,针对慢性病的说法都带有“辅助”二字,不能用保健品替代药物治疗。

调节身体酸碱度

“酸碱体质”是伪科学,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改变,自身酸碱度永远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需要调节,保健品也调节不了。

清除血液垃圾

如果肝、肾功能出现严重障碍,需反复使用血液透析净化仪治疗,一般药物治疗都力所不及,通过吃保健品更无能为力。

增高

生长发育需要营养和生长激素的刺激,但生长激素目前尚无口服制剂。有些增高保健品如含有性激素,有引起性早熟的可能,反而加速骨骺闭合,影响长高。

2018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宣传海报,提示消费者:凡声称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保健品,一律不要购买。

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加以辨别:

看批号: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官网查询该批号,核对产品真假。

查机构:可以上网搜索是否存在这个相关机构。国家规定,医药广告不能假借国家机关名义,也不能利用医生或患者的形象做证明。

警惕虚假宣传:

保健品是健字号和食字号的产品,不能宣传疗效和适应症,否则就是虚假宣传。

用“百分百根治”、“绝不复发”等绝对化的语言夸大宣传的,要谨慎。

某某院士强烈推荐,一定是虚假广告,因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明令禁止院士代言产品。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