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因为海拔较高,曾经的阿里几无蔬菜产出,全靠外地长途转运。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蔬菜种植,让当地群众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蔬菜。
人间四月芳菲尽,高原五月犹自寒。尽管天气依旧寒冷,但阿里改则县产业园的蔬菜大棚里却是春意盎然,今年33岁的央金正在劳作。
“这里的气候寒冷干旱,一年中有100多天是大风天,连树苗都很少能栽活,更别说种菜了。”央金说,“过去蔬菜在这里很稀罕,基本都是从外地运来的,品种少、价格也偏贵,所以那时候很少吃绿叶菜。”
据了解,过去阿里大多数地区的蔬菜供应主要靠从拉萨长途转运,运输时间动辄三五天,价格是拉萨市的两三倍,菜比肉贵得多。蔬菜长期供应缺乏,导致当地老百姓饮食结构失衡,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不利于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为让群众吃得更绿色、更健康,近年来当地加大投入,以噶尔、普兰两县为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以营销大户为主体,采取项目引导、资金扶持、专项技术服务等方式,支持高效日光温室和集约化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行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持续提升蔬菜供应保障能力。当地还定期组织技术专家开展种植技术推广培训指导,提高菜农种菜技术水平。
2020年,阿里地区种植蔬菜2600亩,实现蔬菜产量超5300吨,同比增长680吨。同时,当地还鼓励农牧民在自家院坝搭建小型塑料拱棚栽种小白菜、萝卜等蔬菜,进一步提高蔬菜自给率。
如今,央金家的餐桌上经常出现萝卜、白菜、黄瓜、土豆、青椒、豆芽等蔬菜。“我们现在吃上了自己种的菜,每个月种菜的纯收入还有3000元,心里踏实又幸福。”央金说。
“阿里在高原戈壁中发展大棚农业,绿色连成片就是绿洲了。我们不仅种出了常见菜,也在推广种植适合的菌类和草莓等水果。”阿里地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次仁顿珠说,“很多品种的成功种植对阿里这片土地来说都是破纪录的。”
保障蔬菜供应和自给率的同时,阿里水果农业也方兴未艾。当地先后引进20余种果蔬,引进试种火龙果、百香果、红提等水果均是国内规模化栽培的最高海拔,不仅扩充了当地栽培作物品种种类,丰富了群众“菜篮子”,更探索出适应高海拔地区的农业发展新路。(张兆基 格桑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