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喜迎丰收。近日,河北省晋州市西贾庄村的山楂林里,红彤彤的山楂挂在枝上,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鲜艳,远远望去,成片的山楂,映红满天。而此刻,果农们却无暇顾及这美景,他们脸上挂着笑容,穿梭在山楂树之间,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一筐、两筐、三筐……”果农王文学正在装筐清点刚从树上摘下的山楂。“今年山楂的产量不小,但价格比去年略低些,不过也不错,每亩地也有6000多元的收入。我家一共种了4亩山楂树,保守估计能挣20000多元。”王文学告诉记者。除了产量大,村里山楂的品种也多,有“大棉球”“大金星”“大五棱”“歪脖红”等好几个品种。
据了解,西贾庄村拥有30多年山楂种植历史,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山楂,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山楂第一村”。如今,山楂进入盛果期,2800亩的红果子变成了金果子。
在宋多子果品站,果农王小辈骑着电动三轮车拉来了一箱箱新鲜的山楂果。“我们的山楂从来不愁卖,把山楂送到村里的收购点,散果能卖到每斤1.5元左右。”王小辈说,近些年来,村里经常请来果树专家指导种植技术,果农们的观念也开始转变,种植山楂时,果农们全程使用有机肥,不使用农药、化肥,不破坏土壤,生长出的山楂果质量越来越好了。山楂的产量、品质也都上来了,价格自然也低不了。据了解,宋多子果品站去年收购山楂80万斤,今年预计收购100万斤,较去年相比,预计会增加30%的收入。
随着山楂种植规模越来越大,西贾庄村的山楂产业也越做越大。“一到山楂成熟的季节,我们村里的大街上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全是收购山楂的大车。”西贾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利告诉记者,由于种植面积大、时间长,以西贾庄村为中心的周边村已经形成了大型的山楂交易市场,来自北京、广州、山东、山西、东北的客商云集到这里,现场熙熙攘攘,一片繁忙。
徐景奇是黑龙江到西贾庄村收购山楂的客商,谈到西贾庄村的山楂,他赞不绝口。
“我连续5年在这边收山楂,就是看重这里果实的品质。今年预计收购15万斤左右,回去主要是走批发市场,虽然今年的收购价格相对高一些,但是这一季山楂的收购也能有个几万块钱的收入。”徐景奇说。
除了发展交易市场,西贾庄村及周边村庄还借助山楂种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该村打造出了“四月赏花、十月摘果”的休闲农家游,发展起“山楂之恋爱情小镇”,以及临街的“农家小院”,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赏花、采摘。
“今年村里要在延长山楂产业链上下功夫,引进山楂加工的新设备,做好山楂深加工,把山楂果加工成山楂片、山楂罐头,这样储藏期更长,附加值也更高。”王新利介绍说,为了方便山楂的销售,村里筹措资金几十万元对进村路升级改造,还整修拓宽了田间路。此外,该村还在筹划举办西贾庄村第一届山楂采摘节,进一步提升村子的名气。
据统计,西贾庄村一年山楂的产量为村里带来收益5000多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小沙庄、杨家营、南赵庄等十多个村种植山楂上万亩。
如今西贾庄村的山楂产业正在步入规模化、科技化、规范化、效益化发展的快车道,小山楂要做成大产业。(岳金宏 李坤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