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升秀在新蒲新区永乐镇山堡村800多户椒农中,算是能手,因为她种植并管理了15亩辣椒地。
秋日的清晨,山堡村辣椒基地,朝阳下,朝天椒上露珠闪烁。
汪升秀和她请的4名工人在椒地里各占一行,双手“飞舞”采摘辣椒,装进身边的编织袋或者背篓中。
“一亩多地辣椒,一行可以摘一背篼,还剩6行没摘完。”汪升秀告诉记者。不远处,田坎边上堆着4个背篼和4个编织袋,里面装满的辣椒堆成了小山。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汪升秀脸上浸出了汗珠,尽管劳累,但她的脸上却满是笑容。
“今年价格行情好,干辣椒价格涨到12元一斤。村里指导我们栽的新品种朝天椒产量还不错,有公司专门收购。”汪升秀说。
汪升秀告诉记者,尽管是同一块土地,但产值却大不相同。“前些年,种的包谷烤烟容易死,一年下来有时候保本有时候还会倒亏。后来改种本地辣椒就要好些,可是本地辣椒产量总提不上去,辣椒收得少,收入还是原地打转。”
“又过了两年,改种朝天椒,收入上就要强些,但不懂管理和技术,辣椒容易有病害。去年一亩可以收干椒300斤,价格10元一斤,总收入5万元。”
“今年种的新品种——遵义朝天椒1号,每亩除了有300元补助,又统一供种、施肥、移栽、技术管理,对辣椒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控,一亩干椒比老品种最少要多出80斤左右。虽然今年雨水多,产量也能保证每亩有300斤辣椒可收,而且今年的辣椒行情比去年高出2元,收入还是比较满意的。”汪升秀笑着说。
据了解,为确保品质提升,今年遵义市大力推广种植辣椒改良品种,在专家的培育和杂交改良下,遵义朝天椒1号、2号、3号成为遵义市“换种工程”大力推广的品种。该品种既保持了遵义朝天椒又香又辣的口感,又比外来品种更加适应本地的生长环境,同时在抗病虫害等方面也比外来品种更优秀。
从8月初开始,汪升秀家15亩地摘了三轮,未来个把月,至少还要摘两轮。
“收入好,苦点累点都高兴。”汪升秀说,今年打算拿出卖辣椒的钱把房子加盖成两层的小洋房。
截至目前,遵义市辣椒种植面积225万亩。2018年,鲜椒产量234.72万吨,产值80.6亿元;2019年,鲜椒预计产量230万吨,产值87.4亿元,预计带动32万贫困户增收致富。(谢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