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大连市在三山岛附近海域举行全市性增殖放流活动,120多万尾苗种被投放入海。这项活动将持续到7月,累计30.844亿尾苗种将被放流。今秋休渔结束时,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苗种将长成待捕。
大连市始终把增殖放流作为养护渔业资源、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大连加快推进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流规模、数量逐年递增,积极推动渔业从“猎捕型”向“农牧型”转变,全力打造“蓝色粮仓”,促进现代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科学推进增殖放流工作,早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大连市就制定了《大连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十三五”规划》,落实各级财政资金,明确增殖放流规模;因地制宜,科学选定本地需修复、适宜黄渤海海域生长的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许氏平鲉等作为放流主品种。对放流品种种群调查的结果显示,近年来,大连近岸水生生物资源因放流得到有效补充。20年前在大连海域几近绝迹的中国对虾,如今形成大规模秋季鱼汛已成常态。
严格监管,确保高质量完成每年的放流任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对放流苗种的亲本选择、苗种繁育、入海验收、回捕调查等技术环节提出具体规范要求。通过近几年的试验探索,大连创新推出委托第三方机构全过程监督的管理方式。在供苗企业确定后,由第三方技术单位对亲本购置、苗种培育、存量监测、检验检疫、运输包装、验收及海上投放的放流全程进行无缝控制,保证各项工作严格按要求开展。
大连还聘请科研、技术单位进行增殖放流成效跟踪调查。通过样本船回捕统计、生物学测定和生长分析等手段,对放流结果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年度放流增殖情况,为次年放流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据统计,近5年来,大连累计放流119亿余尾苗种,放流规模居全国沿海城市之首。水产品增产1.3万余吨,渔民增收16.21亿元,投入产出比达1∶10以上。增殖放流还有效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近两年增加的许氏平鲉等地方特色放流品种,带动了水产苗种繁育、渔业休闲、垂钓、体验“渔家乐”等产业发展,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了新的就业途径。(杨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