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媒体称“四川将投资200亿打造茅溪镇酱酒园区,地点位于茅溪镇天富村,与茅台镇隔赤水河相望”,一时间,行业频频侧目。
川酒落笔于古蔺县茅溪镇的酱酒产业布局,这是川酒方面顺应市场、顺应消费者需求的产业调整。
多年来,入局酱酒的资本和企业不少,如天士力、湖北宜化、金东、劲酒、洋河、海航、维维股份、娃哈哈、巨人等纷纷调整发展结构,以独资、合资、联营等方式抢滩茅台镇,在酱香型白酒7.5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里谋发展。
前仆后继的资本和企业涌入贵州,带来资金实力、新鲜思维、管理经验,无疑极大地提升了贵州酱酒的竞争力,迅速促使黔酒扩容,借助资本的力量,酱酒价值找到更多传播载体。
多年来,对于“入局者”,贵州白酒产业热情拥抱,共同做大做强整个产业。
现在,川酒要在茅台镇对岸建一个产业园——茅溪镇,茅台产区同样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理性。从网友的评论也可看出,隔河两岸的人们,更多的是相互理解、包容。
事实上,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白酒产业也曾掀起过学习模仿酿造“酱香茅台”的热潮,全国至少有40家以上的酒厂生产过酱香型白酒。
近年来随着酱酒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酱酒产业,虽然就体量而言,酱酒占比较低,但从盈利能力及未来前景上看,酱酒无疑已然成为中国白酒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和经济增长点。
例如五粮液的永福酱酒,沱牌的吞之乎,部分生产车间“浓改酱”,而原本就生产酱酒的郎酒、潭酒,则加大了酱酒的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四川省泸州市酒类产业制定了营业收入突破1400亿元以上的目标。这其中,酱酒产业将是重要的突破点。
不仅如此,今年6月山东第83届糖酒会上,山东酒协将古贝春、云门春、景阳冈、红太阳、秦池、酱贵酒业6家酒企评为“鲁派”六大酱香标杆企业,寻求转型升级、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湘、桂、黑、京、辽、冀等地也不断涌现酱酒企业,发力白酒市场,以此搭上贵州酱酒发展快车道。
面对越来越多的“入局者”,有观点认为,对贵州酱酒而言,这是“狼来了”。但也有行业人士认为:“狼来了”,反而是好事。
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地、资本布局酱酒,酱酒从高端、小众走向全民,受众越多,酱酒产业蛋糕也就越大,贵州酱酒作为酱酒产业领头羊,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地位将越发巩固。
酱酒产业是中国白酒产业的一座金矿,要挖掘,更要爱惜和保护,希望越来越多的产区、企业以严格的标准、优质的原料为消费者提供一瓶品质、口碑、品牌、文化等都“健康”的酱酒。
酱酒生产因为周期和工艺的原因,5年时间才能真正意义上酿造一瓶正宗酱香酒,且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老酒调味,同时酱酒中又有不同风味和口感,“入局者”要寻找到市场所需要和想要的产品,决不能以低价换销量,以产量换质量。
还有原料问题如何解决,如何留住人才和培育人才,如何解决员工待遇问题,以上种种,都是“入局者”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难题。
另一方面,酱酒“盘子”越大,也意味着机遇和挑战更多。面对越来越多的“入局者”,市场一旦形成“红海”,将倒逼更多中小酱酒企业提质升级,助力整个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重要的,茅溪镇的“入局”,意味着中国白酒产业底层的竞争逻辑开始变了,不再停留于企业之争,而是升级为品类之争、产区之争、产业模式之争。
贵州作为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茅台镇更是贵州白酒的核心区,在产业政策、生态环境、风土人文、品质口感、品牌认知、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具有全方位优势。
对于做大酱酒产业蛋糕,这是“合”;对于分割酱酒产业蛋糕,这是“竞”。“竞合”发展下的贵州酱酒,有底气、有实力带领整个酱酒产业积极、健康、蓬勃发展。
今年上半年,贵州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增加值569.14亿元,同比增长7.3%,重点企业增势较好,茅台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4%,习酒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26%,国台、金沙、珍酒、钓鱼台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06%、69%、31.91%、113%。
在大酱香时代来临的今天,贵州酱酒产业既要自信,也要谨慎,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源源不断的挑战,贵州中小酱酒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砥砺前行,不断从品质、营销、品牌、文化等方面寻求创新突破,实现差异化发展;贵州酱酒产业应坚持以茅台为龙头引领,以腰部发力、尾盘拉升的“梯度发展”模式,共建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业基地。
贵州酱酒产业和主管部门应冲锋在前,为行业树立酱酒发展标杆,将“一看三打造”和“十大千亿级产业”的产业政策和优势贯彻落实,不断传播赤水河、茅台镇、“12987”工艺、红缨子等这些黔酒代表元素,帮助各大、中、小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又不断提升整个产区统一形象。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贵州酱酒既要躬身划船,更要抬头看路,活好自己,敬者自来!(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