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记者彭东海)“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近三年,目前仍然在世界范围内肆虐,严重冲击工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等大宗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收储因疫情影响出现“用工荒”、工资大幅上扬等情况,业主亏损严重,发展举步维艰,危害粮食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龙蛙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翟清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龙蛙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翟清斌在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一要切实提振粮企信心。要想提高粮食产能,首先要提高种粮人、收粮人、储粮人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收储价格,让从事粮食生产、储存的人真正有账算、得实惠、有奔头。二要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要对粮食收储大户高看一眼。国家要针对疫情常态化的不利局面,统筹考虑各项成本大幅上涨负向拉动企业效益的实际情况,出台为粮食收储大户解难纾困的倾斜政策。要针对企业用工规模、粮食产销与粮食收储情况靶向施策。
随后,翟清斌代表在提及关于粮食安全时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黑龙江位于寒地黑土核心区,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在1500亿斤以上,是我国安全可靠大粮仓,应将黑龙江省全域划入“粮食安全产业带”。就此,翟清斌代表建议:
一是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是典型的黑土耕地,其中黑龙江黑土耕地面积2.39亿亩,占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0.6%,黑土高产丰产。但同时也面临着“掠夺式”耕作、土地肥力透支;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变瘦的现实问题。希望尽快出台“长牙齿”的《黑土地保护法》,对黑土地实行战略性保护,靠法律支撑打好打赢黑土地保护的“持久战”,为子孙后代守护住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二是建设国家级标准化种植和追溯体系,保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国家要立法保护国民的“口粮安全”,从顶层设计制定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的标准化种植规程,同时要建立国家级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从土地到餐桌全程管控,各项技术指标都要有国家标准,打造利于国民健康的“放心食品”。
三是把黑龙江省打造成“粮食安全特区”。国家要特事特办,针对黑龙江粮食产量、商品量、调出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的实际,让“中国碗,龙江粮”作为“国之大者”,实行特区化政策、推行特区化管理、以求特区化效益,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中国粮食”吃得饱、吃得好,“中国饭碗”端得稳、端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