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院长沈艳芬表示,地处武陵山区的恩施州,被誉为“世界硒都”。近年来将富硒产业列为脱贫致富、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成效显著。然而,囿于全国和行业内的富硒基础研究、行业标准、大众科普等缺位,富硒产业进一步发展面临困境,亟待扶持。
沈艳芬代表介绍,根据2021年7月自然资源部的统计,我国通过地质调查已在湖北、陕西、江西、广西、贵州等地,发现了1.21亿亩富硒土地。这些富硒土地大多分布在原来的贫困山区。因此,当地迫切希望利用宝贵的富硒资源,发展富硒功能农业,通过开发功能性高附加值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硒产业,是深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特色实践。“十三五”期间,有关部门支持建立了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农业农村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十四五”期间,制定功能农业和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的省市县(区)达50余个,覆盖到我国20省。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硒产业的发展,目前“硒战略”稳步推进、“硒科技”逐渐强大、“硒效益”日益明显,2020年硒产业综合产值千亿元目标基本实现,仅恩施州的硒产业总产值达到637亿元,基地总面积达到698万亩。“恩施硒茶”和“恩施硒土豆”等一批知名品牌,广受国内消费者青睐。
沈艳芬代表指出,当前,国家层面尚无硒资源保护与开发中长期专项规划。我国硒的基础研究和权威科普水平有待提升,消费者对于硒的健康作用了解有限。各地富硒产品标准差异大,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阻碍了富硒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和全国性流通,特别不利于全国性富硒品牌的打造。
为充分利用富硒资源,打造富民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沈艳芬代表建议:
一是将发展硒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出台国家硒资源保护与开发中长期专项规划,扶持硒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建设。二是加大硒科研保障及科普力度,搭建国家级产学研平台,强化硒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富硒资源调查、新食品资源开发及植物富硒机理研究,支持恩施州建设硒重点实验室。三是加快富硒产业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及规范管理,推动制定一批硒国家标准,加快制定(修订)硒食品、硒营养强化剂等硒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和硒产品质量标准、硒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规范)、硒检测规范等,推动硒产品生产、认证、监督体系和产品标识创建与管理。四是支持富硒农业基地建设,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实施土地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恩施州创建国家级现代富硒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富硒产业园。(张锐 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