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副主任刘均勇主持发布会。
曾衍德介绍,总体看,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第一产业增加值11332亿元,同比增长8.1%,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着力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统筹做好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建设、农村改革等各项工作,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春耕进展快,夏粮丰收基础好
谷雨时节种谷天,当前,全国从南到北进入了春耕的大忙时节。刘莉华介绍,目前春耕生产形势总体不错,全年粮食生产开局良好。今年在粮食价格好、国家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有力等因素的带动下,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比较高。据最新的农情调度,全国春播粮食播种已过两成,其中早稻栽插已过七成,春玉米播种过一成,进度总体快于去年同期。
曾衍德介绍,总体看,今年夏粮生产基础较好。一是面积增加。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冬小麦面积增加300多万亩,4年来首次增加。二是长势较好。目前主产区小麦长势好于去年和常年,大部分地区已孕穗抽穗,生长发育进程偏快。
刘莉华介绍,今年中央首次把粮食产量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把抓紧抓好粮食生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首要位置,组织开展了粮食稳产增产五大行动,明确路线图,制定时间表,挂图作战,环环紧扣,全力以赴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一是义利同抓稳面积。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今年继续向各省下达了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面积是约束性指标。同时,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都比去年提高了1分钱。农业农村部整合落实直接支持粮食生产的资金达24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近60亿元,资金量为近几年最多。二是强化科技提单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推动种业“翻身仗”起好步,完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三是防灾治虫减损失。今年气象年景不容乐观,旱涝、极寒、极热等极端灾害可能多发,重大病虫害也呈重发的态势,农业农村部及早制订了防灾减灾预案,指导各地落实科学抗灾措施,组织开展了“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特别是加密布设了草地贪夜蛾“四带”防线,切实减轻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损失,确保实现抗灾夺丰收。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迫切需要,也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曾衍德介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十四五”时期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作出了具体安排。
“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核心任务还是培育主导产业。”曾衍德说,既要指导脱贫地区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向脱贫地区聚集;又要指导脱贫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还要搭建平台载体,支持每个脱贫县选择一个或两个主导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在财政投入上,推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重点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支持产业发展。在金融保险上,要继续为脱贫户发展产业提供小额信贷,支持有较大贷款需求的对象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扩大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范围,鼓励脱贫地区开发特色产业险种。在用地保障上,过渡期内专项安排脱贫县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特色产业用地需求。
强化服务支撑,重点是建立“四个机制”。一是建立产销衔接机制。开展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共同行动,实施消费帮扶,让特色农产品既卖得出、又卖得好。二是建立技术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制度。三是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推动各类主体更好带动脱贫户、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四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把产业发展作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的重要内容,完善防范和处置风险的具体措施。此外,还要加强考核调度,把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生猪生产继续恢复,市场供应总体宽裕
今年1月以来,猪肉价格已连续回落近3个月,有人担忧“猪贱伤农”。针对这一问题,陈光华介绍,目前猪肉价格已回落到本轮生猪产能恢复以来的最低点。主要原因在于生猪出栏明显增加,还有春节之后猪肉消费下降。另外,也有养殖户恐慌性出栏形成了“踩踏效应”。按照常年猪价走势,端午节前后,猪价有可能会出现一波上涨。但从前期新生仔猪量来推算,预计二季度,全国规模猪场肥猪出栏量同比增幅将达到50%,市场供应总体宽裕,价格不太可能超过前期的高点。
陈光华表示,综合来看,猪肉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后期供应会越来越宽松。按照目前的生产恢复势头,今年6月至7月,生猪存栏有望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之后再过4个月左右,每个月的出栏量也会逐步恢复到常年水平。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坚持生猪生产恢复和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促进”,对标对表生产全面恢复目标任务,逐级抓责任落实,协同抓政策落地,持续抓增养补栏,确保恢复势头不中断、生猪存栏继续增加。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全链条、全环节强化排查、监测、检疫、监管,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同时,着眼长远,探索建立生猪产能储备制度,强化监督预警,完善调控政策,稳定基础产能,早研判早介入应对,努力防止生猪生产和价格大起大落。
宋丹阳介绍,目前农业农村部正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研究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通过统一权威的发布窗口,集中发布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指导生产主体合理调整产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平抑市场价格波动。
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引领农业绿色转型
农业生产的“三品一标”,是引领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曾衍德介绍,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增加绿色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主要抓手是两个“三品一标”。产品方面重点是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生产方面重点是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正式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对相关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在路径上,一是推进品种培优。要推进育种创新,加快培育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发掘一批优异种质资源,提纯复壮一批地方特色品种,选育一批突破性绿色品种,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二是推进品质提升。重点是净化农业产地环境,推广应用绿色投入品,集成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扩大强筋弱筋优质小麦、高油高蛋白大豆等生产。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三是推进品牌建设。培育知名品牌,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完善品牌目录制度。四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建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支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
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是一项崭新的任务,需要创新思路,久久为功。第一,既要聚焦重点品种,主要是优质粮油作物、特色经济作物、特色种养等,又要聚焦重点区域。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全域推行,打造一批示范典型。第二,聚集资源推动。一方面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项目资金重点向“三品一标”实施区域倾斜,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另一方面强化科技支撑,支持科研单位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一批突破性品种。第三,聚合力量推进。引导地方把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主动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打造绿色优质产品基地,创响知名品牌,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推进格局。(王艳 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