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两会专题报道

于旭波代表:农产品安全需继续发力 可降解材料要引领风气

2020-05-24 10:2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新闻中心
摘要:农业生产中,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百姓的餐桌安全,历来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更是两会的焦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粮集团党组副书记、总裁于旭波,就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出了建议。

  

   本报两会特派记者李涛 郭敏

    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 保食品安全源头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抓好农业生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农业生产中,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百姓的餐桌安全,历来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更是两会的焦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粮集团党组副书记、总裁于旭波,就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出了建议。

20200524105556977.jpeg

于旭波代表表示,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06年11月1日实施,迄今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该法亟需进一步完善。

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于旭波代表曾提出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立法议案。后来,农业农村部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托,牵头起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时,采纳了于旭波代表的部分建议。

于旭波代表认为,“送审稿部分条款细节仍有优化空间,如细化农产品分类、明确农业投入品定义、加强农业技术标准配套支撑、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范围等。”

今年2月,中国蔬菜协会对126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的《农产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显示,96%的受访从业者对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表示担心,69%担心农产品违规使用添加剂问题。目前,我国已针对农药、兽药发布多项食品安全标准,但配套检验方法尚不健全,跟进速度较慢。消费者对天然、绿色、营养、健康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富硒大米、富硒鸡蛋等农产品销售火爆,带来农产品保健防癌功能宣传问题,凸显出农产品营养健康标准发展的相对滞后。生鲜农产品线上线下快捷消费增长的趋势,也对农产品冷链标准体系建设提出进一步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于旭波代表建议,要强化农业投入品安全风险分析和管控、完善农产品营养健康标准体系、加快搭建农产品冷链流通技术标准。尤其是,在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标准配套支撑方面,可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借鉴发达农业国家先进经验,搭建农产品营养健康指标体系。同时,还可加强政策对农业基地、合作社建设冷链仓储物流设施的扶持力度,尤其针对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农产品流通特殊要求,采用更严谨的标准、更严格的监管,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保障民生物资供应。

于旭波代表还就提高农产品信息追溯能力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议。于旭波代表建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对初级产品、初级加工农产品进一步明确定义,将农产品分为植物农产品、动物农产品、微生物农产品等类别,并将具体品种通过目录方式体现,增加针对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适当扩大农产品法律责任主体,将个体农户全面纳入法律调整范围,加重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于旭波代表表示,这些建议,来自于他多年来服务中粮集团在农粮领域的实践和思考。作为我国农粮行业龙头企业,中粮集团长期致力于全产业链打造,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他的建议,有的已经在中粮集团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开展了尝试和摸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大力发展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 护绿水青山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网购及外卖行业快速兴起,疫情期间增长势头更是显著。这些行业在服务民生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包装袋、一次性餐盒等不可降解的包装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给垃圾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带来巨大压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打好绿水青山保卫战,在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的同时,有效解决白色污染,也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事实上,我国早在2007年就开始实施“限塑令”,但随着消费者逐渐适应收费塑料袋,以及农贸市场、小型商户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的现象难以根治,加之网购经济兴起,近年来塑料袋的使用不降反升。而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于旭波代表就此提出:鼓励使用可降解材料,特别是生物可再生可降解的聚乳酸材料替代塑料。

据了解,聚乳酸被誉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高分子新型绿色环保安全材料,国内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已进行了相关战略布局。

于旭波代表建议,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将聚乳酸作为重点生物可再生可降解环保材料优先发展。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塑料用量最大、环保压力最大的城市群中选取适合地区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应用示范区,同时搭建与市场监管执法相结合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全程追溯体系。

“从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限塑’‘禁塑’历史经验与成败得失来看,关键是从‘限塑’转变为‘禁塑’,从‘花钱买’转变为‘不能用’,从经济利益上升为社会责任,在顶层设计、监管模式、宣传引导、替代服务和消费习惯等方面,建立健全塑料污染防治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于旭波代表说。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