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好吃的火锅多得数不过来。重庆人酷爱火锅众所周知,但重庆的米线也绝对在这个美食之城占据一席之地。
有一家米线,几乎无人不晓,不少非官方的重庆米线排行榜中,它都牢牢占据第一名。它就是李米线。
“李米线”创始人叫李光全,迄今为止,他在重庆渝北区卖米线已经是第27年了。一家店仅20多平方米,每到饭点总是挤满了人。
周围的商家和居民都知道,这家米线“不一般”。比如来吃饭的人里面,有很多“大人物”,豪车那是天天有;还经常有外地游客打包米线带上飞机,只为了给家人尝尝鲜。
李光全告诉记者,李米线仅单店一天卖出米线上千斤,估算约3000碗!这个数字在重庆餐饮界,绝对担得起“霸道”两个字。
名声大噪、生意兴隆,这样的店谁不眼红?于是,想加盟“李米线”的人“踏破门槛”,但全被李光全拒绝了。目前为止,李米线仅有3家自营店。
理由是,他想开一家“百年老店”。
“不务正业”的农民 靠一口砂锅白手起家
李光全原是渝北区王家镇的农民,家里靠种地为生,生活贫困,他16岁就当家,20岁结婚。女儿出世后,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情况,他携妻带女,进城来到渝北区龙溪镇摆地摊。
“卖稀饭、凉面,还卖过熨斗糕。”李光全回忆,每天凌晨,他就起床做凉面,熬稀饭,出摊。但周边很多人都卖这些吃食,生意也就被分散了,挣不到多少钱。为了生计,他还曾当过搬运工。
一日,李光全在街上溜达找活儿干,他看到了日杂店老板新进的一批砂锅。由于没见过,他不知道眼前这个黑黑的小锅能煮什么。李光全询问,老板告诉他这是砂锅,可以煮米线,并说“在外地,砂锅米线卖得好。”
无心的一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李光全。
他马上跑到街上,观察有没有人卖砂锅米线。走了一圈发现,卖小面的居多,而一家砂锅米线都没有。他一下来了兴趣,“卖别家没有的,我算抢了先机。”
于是,他先是花1.5元买了一个砂锅,又跑去书店买了几本食谱,誓要研究出砂锅米线的配方。
李光全说,他虽然文化不高,但认得字、记忆好。从小到大,他一直记得父亲说过的话,行行出状元,专一行、爱一行,总会有成就。
这次,李光全决定专研米线。
白天他出摊卖稀饭凉面,晚上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厨房。照着食谱,他学会了煮最基础的三鲜米线。
1992年,李光全凭自己手头的90元钱,摆摊卖起了米线。在龙溪镇街边支起了一张桌子,他掌勺,妻子帮忙打下手。
▲李光全在家研究米线
同时,他还在试验怎么煮出又入味、又不会断的米线。而煮出来的试验品,自然就成了家人的一日三餐。
他的女儿李专还记得,“那段时间天天吃米线,帮爸爸尝咸淡,试米线够不够劲道、入味,汤汁够不够浓,。”
多次试验后,李光全掌握了秘诀,他煮出来的米线软硬适中,味道好,分量足。来吃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回头客也渐渐多起来。
1995年,他在龙溪镇金龙路租了一个门面,取了一个简单易懂的名字——“李米线”。
“那个时候一天能卖50、60斤米线,100多碗。”李光全说,1995年他研发的口味稳定到4个系列,之后只做小革新。
研发米线口味的成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他不仅要自制米线,还有自制酸菜、泡椒、泡姜等。
一碗米线“搞出”出60多种口味 他的店一炮而红
李光全一直没放弃研发口味,他告诉记者,市场上要走在前面才能赢。
▲李光全在记笔记
很长一段时间,李光全都在研发新口味,每天只睡4个小时。最终开发出如酸菜蹄花米线、酸菜蹄膀米线、泡椒猪肝米线、泡椒腰花米线、番茄鸡蛋米线等60多种口味。在那个普通米线的只有四、五种口味的年代,拥有60多种口味的“李米线”在重庆一炮而红。
老顾客流连忘返,新顾客被新口味吸引而来。“李米线”的客人越来越多,每到饭点,店里经常排起长队。
1999年,他注册了“李米线”商标。生意兴隆,李光全笑得合不拢嘴。但他没有料到,背后还有“凶险”等着他。
因为名气大,生意好,“李米线”所到之处周边小面店、米线店都很难揽客,人流都被“李米线”吸引走了。同时,想加盟“李米线”的人踏破门槛,但都被李光全直接拒绝。“不加盟,怕加盟商会砸了我的招牌。”
人在江湖飘,难免会“挨刀”。“李米线”的人气,加上强硬回绝加盟商的态度,让李光全树敌无数。
2012年有人在微博爆料,李米线每天晚上炼潲水油。消息一出,“李米线”就被相关部门突击检查。
李光全回忆起当天下午的经历,他说那是自己这一辈子最糟糕的时候。“我是一边哭一边开车取了发票再送过去的”。
他把票据送到渝北区食药监局,经渝北区食药监局分别向为其供货的重庆市闽添食品厂和重庆市油脂公司核实,李光全确实常年在这两家单位购进油品,并且所购数量和使用数量相符。
“检查过后,证明我的清白,店也解封了。”李光全说,那之后,他投入巨资建设一个近200平方大的现代化厨房。
在武陵路店后面,就是“李米线”的中央厨房。记者看到,厨房内分分拣和烹饪两个加工区。卤蹄花、泡椒放进簸箕里漓干盐水,再传给下一个工人进行下一道工序,操作流程分工细致、衔接流畅。“将炒料标准化,使得口感更稳定。”
开启李米线的“大数据”时代
“店面扩大,生意好了,经济宽松了。”李光全的女儿女婿回来接班,还请了人看店。
李光全将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后厨,掌管食材供应链。
他赶赴全国各地,寻找最优食材。李光全告诉记者,就连他店里用的辣椒都不一样。那是他去贵州辣椒产地,品尝了十几个品种后选出来的,够辣、够味。
李光全在外忙着找食材,他的二代传人们也没闲着。女儿李专和女婿,给店铺装上智能收银系统,透过大数据给消费者画像。
▲李光全和女儿
“通过智能收银系统,我们发现店里20——30岁的年轻消费者居多,他们爱美,怕长胖。”李专告诉记者,针对年轻消费者需求,“李米线”舍弃了较油腻的蹄髈米线,还根据数据研发年轻人喜欢的新口味。
比如,他们还透过后台的评论收集消费者反馈,了解消费者喜好。以此新增鸭掌米线,牛肚米线,猪耳朵米线,凤爪米线,丸子米线。
▲李米线每天都是火爆的生意
采访中,李专时不时用手机翻看消费者点评。她说,以前都是口头收集反馈,现在用上智能设备,随时随地能看到,后台还能汇总成饼状图、柱状图,相当方便。
如今,“李米线”已有一套优质的供应链,同时配备了100多平米的半自动化后厨。
“用上大数据、自动化等高科技,加上小一辈更先进的管理方式,我们正在朝百年老店目标迈进。”李光全说。
李光全觉得,自己离“百年老店”的理想目标又前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