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社会治理的日渐深化、细化,问政类节目在基层市县逐渐铺开,而且可喜的是,不少节目聚焦基层,比较深入地反映了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以海口《椰城纠风热线》为例,节目自4月底以来,推出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最后一公里”乡镇、街道办上线专题,共有14个乡镇和街道办“一把手”上线,共接到咨询、投诉问题164件,直接反映了基层群众的诉求,取得了良好效果。
就问政节目而言,以往被问政主体多为级别较高的职能部门“一把手”。作为某一领域、某方面工作的主管者,这些“一把手”上线可有效增强节目的权威性,而且针对出现的投诉、问题具有现场拍板权,可有效督促问题的整改落实。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缺少了基层干部、基层群众的声音,问题落实中的困难无法充分反映,容易导致“承诺易、落实难”现象,或者虽落实却抓不到百姓“痛点”。
基层“一把手”上线则可有效规避这一问题。一方面,基层干部身处基层,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对群众所想、所需、所急最为清楚,对问题整改的难处也更为了解,可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另一个方面,由于基层监督较为薄弱,一些基层干部在服务群众中难免心生惰性,对其节目问政可有效激励其为民服务的主动性,提升基层干部的“存在感”以及基层群众的“获得感”。
目前,政府部门担子很重,脱贫攻坚、打违拆违……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而且要求极高。笔者以为,这繁重的工作都离不开“基层”,各项要求都离不开“精细化”。基于此,有效、高水平做好政府工作,就要多听、善听基层声音,以此解决各个诉求、“梗阻”,畅通每一个“毛细血管”,切实推进“精细化”。而这正是问政节目密集出现的深层原因,各问政节目应顺势而动,创新形式多听民声。
善听还需善为。问政节目虽然通过电视台、广播等媒介播出,但其主办方多为纪委等政府部门,因此,干部问政也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节目既然设置,就不可将其作为装点门面的“花环”,需知问政节目的生命力在于问题的解决。基于此,借助问政节目广泛听取民意之后,还要更进一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我们期待问政节目不断创新形式,多听基层声音,多解百姓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