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用餐,消费者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拆开包装好的消毒餐具,发现有异物或没洗干净,用开水反复烫,也很难放心。这些餐具,商家一般要收取1元餐具费。江苏省政风热线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消毒餐具厂卫生状况不佳,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带来餐具消毒不彻底、卫生质量不达标的隐忧。
餐具消毒达不达标靠自检
连云港绿新消毒餐具厂位于当地一处居民区附近,主要对餐饮具进行清洁、消毒等处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检”就是洗完后,看餐具上有没有灰尘和明显的污垢。
连云港赣榆区城头镇的绿源消毒餐具厂内污水横流,工作人员“赤手空拳”包装餐具。“如果按照规定全封闭整改,成本太高,一家也干不下去。”
对此,赣榆区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工作人员说“查一次,好一次”。该部门负责人表示,主要靠企业自查。监督部门每年至少抽检一次,不合格的进行罚款,最近还对诚鑫餐具厂罚过款。
企业自查能否解决餐具安全问题?记者发现,今年1月,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11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通告中,绿源消毒餐具厂生产的一次性餐具被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去年12月,省市场监管局官网发布600个批次食品抽检信息,其中赣榆区青口镇张海玲火锅店使用标称“诚鑫餐具清洗服务部”生产的一次性餐具,同样大肠菌群不符合规定。通告均要求,企业所在地设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核查处置,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问题发生的原因并进行整改。
市场整合后的空白地带
经历市场整合和行业整顿后,江苏的餐消企业逐渐走上标准化、规范化道路。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餐饮具集中消毒分会会长吕先铭说,以前几万元开一个消毒厂,现在上一套无菌化设备要60多万元,建一个无菌化车间至少要投入300万元。
我省2016年底发布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卫生规范,从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过程中的物料采购到餐具、饮具的回收、除渣、浸泡、清洗、消毒、烘干、包装、贮存和配送等环节都有明确规范。严规之下,企业为何屡屡违规?业内人士认为,有的企业为争夺市场,不惜把价格拉低,这背后则拉低了质量和服务水平。
“监管中间还存在部门协同的难题。”省卫健委综合监督处处长唐月明说,现在餐消企业拿到工商营业执照就能开业,无需经卫生部门审批。卫生部门监管职责主要在事中事后,而基层卫生监督部门人力有限,有时难以面面俱到。
重在加强源头管理
餐饮具集中消毒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配套产业,但舌尖上的安全,谁来把关?省餐饮协会执行会长于学荣建议,加强源头管理,让餐消企业形成品牌效应,获得认可,从而对行业形成倒逼效应。
据了解,南京市对达到卫生标准的餐消企业统一使用印有环保无污染的“1122”标志。被授权使用标志的餐具消毒企业,都是经过严格考察、评估和筛选过的。目前,“1122”标志已推广至5000家餐馆。常州市去年对12家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进行信用评级,其中B级(信用良好)9家,C级(一般失信)3家。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卫生监督部门均已出具监督意见书责令整改。
“提高行业门槛,进一步促进餐消企业转型升级。”吕先铭说,今年生态环境部一号令明确,餐饮集中清洗消毒项目需自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这也意味着,自建污水设备需要由发改委部门立项,接受环评“三同时”验收,不达标的小作坊无法进入市场。
唐月明则建议,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涉事企业进行联合监管,并运用医疗卫生信用体系,对失信企业进行惩戒。同时,利用数字影像监控等在线监测方式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餐饮具食品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