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仅贷到了8万元信用贷款,还贷到了5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有了这些资金,我对脱贫致富信心更足了。”2018年,甘肃省会宁县中川村贫困户马尚元,借助乡政府“量身定制”的“全膜玉米+养殖”脱贫方式,他家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2万余元,人均高达5625元,超过了贫困线。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中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14年以来,该县通过奖补资金落实推动,在产业扶贫上,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养牛达到16.8万头,养羊达到312万只。目前,家家户户的生活随着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全面推进,发生了很大变化。
李俊国是会宁县丁家沟镇沈屲村的贫困户,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种地,一个孩子在上学,日子过得很是拮据。2017年,帮扶干部得知李俊国的家庭情况后,针对实际情况帮他确定了养牛的路子。
随后,李俊国跟随同村肉牛养殖户前往张掖考察肉牛养殖产业,并引进2头西门塔尔良种基础母牛,家里有了5头母牛。同时,按照该县产业奖补政策,他还领取了1万元引牛补助资金,2500元产业达标奖补资金。“通过县农技人员上门指导,我学会了精细化养殖、肉牛快速育肥等技术,做到了科学饲养和管理。”李俊国说。
“去年出售2头牛犊收入1.2万元,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等收入0.7万元,4口人年人均收入达4750元。”李俊国掰着手指头算收入账,“脱贫没有一点问题”。
会宁县农牧局负责人周发禄介绍说,该县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依托农户家庭规模养殖为主的“小群体、大规模”模式,全县肉牛养殖基本形成了以东南部二阴山区为主的肉牛养殖集中区,发展起了11个肉牛养殖重点乡镇和98个肉牛养殖规模村,全县肉牛产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
2013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赵映峰,这几年通过养殖湖羊,目前已是当地的肉羊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
赵映峰家住会宁县深度贫困村后沟村,全家收入主要靠种地,其生活捉襟见肘。在帮扶下,他从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湖羊21只,开始发展养羊业。
为提高养殖水平,该公司选派技术人员采取“定期定时”,为赵映峰提供饲料、育肥、防疫、繁殖等肉羊养殖技术指导,有效地提高肉羊出栏效益。
“我养的羊一年最少能产50只羊羔,毛收入最少能达到3.2万元。”赵映峰说,多亏了帮扶干部的帮助,养殖湖羊收益非常好,今年他将组建合作社和养殖家庭农场,带动其他村民致富。
据了解,会宁县与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按照“20+1”的引种模式(20只基础母羊配1只种公羊)和“2+1+0.4”(贫困户贷款2万元、扶贫资金配股1万元、贫困户自筹0.4万元)筹资模式,推行“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保险”产业扶贫模式,打造甘肃肉羊全产业链示范县。
初春时节,地处西北内陆的会宁仍然寒风刺骨,而在该县袁坪村塑料大棚蔬菜基地,大棚内的娃娃菜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以前,我们主要种植玉米和马铃薯,如今改种大棚蔬菜,年收入达到3万余元,再加上种植小杂粮,脱贫没问题。”袁坪村民王琪高兴地说。
2018年,袁坪村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成立合作社,农户以土地流转权入股进社,每亩可得200元保底分红,以后采取“收益分红+保底分红”的方式逐年增加收入。同时,引进龙头企业,负责蔬菜育种、技术服务及市场包销,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据了解,2018年,会宁县投入塑料大棚建设资金1.8亿元,配套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00万元,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按贫困户户均承包4座塑料大棚的指标,3万座塑料大棚总共覆盖贫困户7000多户。全县蔬菜年产量达34.4万吨,销售收入6.2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该县实现产业达标、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重要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