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三社”之力 破发展“坚冰”
三社”融合写进市委一号文件,今年将发展360个“三社”融合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社”即供销社、信用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它们是服务“三农”、助力新农村建设的三大主体
今年市委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扎实推动‘三社’融合发展”的目标,并作为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门槛高、融资难,缺乏系统的产供销网络,产业链条短……这样的困局如何破解?
重庆日报记者2月28日从重庆市“三社”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将选择360个“三社”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打造和培育100个示范社,从而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来,把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的作用统筹起来,促进全市“三农”发展。
三社”融合写进市委一号文件
在今年刚刚发布的市委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里,提出了“三社融合”的概念。
市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社”即供销社、信用社(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它们是服务“三农”、助力新农村建设的三大主体。然而多年来,由于地理、环境及体制等原因,三者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服务“三农”的合力。一旦“三社”融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提高农民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供销社可充分发挥市场引领作用,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市场、企业,帮助农户和合作社解决销售难问题;而重庆农商行则可充分发挥其在支农贷款中的支撑作用,拓宽对专业合作社新型金融产品开发范围,协调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成本高问题。
在今年的重庆市委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扎实推动‘三社’融合发展”的目标,并作为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市将通过探索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重庆农商行深度融合机制,加快推进供销基层组织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体系、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等五大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新模式,找到新方法。
“三社”融合发展后,基层供销社是直接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推进“三社”融合的前沿阵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夯实“三社”融合的产业根基,重庆农商行则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是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支撑保障。“三社”通过在组织形态、生产经营、利益联结、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上有效融合,从而全面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大要素融合,促进“三农”发展。
3年300亿贷款助推“三社”融合
融资难、融资贵,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难题之一。今年,我市将启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供销社、重庆农商行将整合信息资源,探索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一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相适应的、较为合理的信用评价指标,并陆续开展信用评级、授信。该体系建设后,2020年,我市将对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评价,力争累计发放各类“三社”融合发展贷款100亿元;2021年对2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评价,力争累计发放各类“三社”融合发展贷款200亿元。到2022年我市“三社”融合体制机制将基本形成,届时将对3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评价,力争累计发放“三社”融合发展贷款300亿元。
同时,重庆农商行将通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开通绿色通道、由专人负责跟进金融服务、实行优惠的贷款利率、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推行无还本续贷等措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重庆农信合作投资有限公司则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抵押物缺乏等现实情况,创新信用、保证、生物资产抵押等信贷产品,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灵活、短期、高效的融资需求。
同时,条件具备的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将探索建立资金互助组织,推进农村资金互助业务发展。
所有行政村都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与农民合作,让农民共享!据了解,今年,我市将围绕推动农业产业发展,选择符合全市十大特色产业规划、规范化程度高、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试点。同时,今年的“三社”融合还将围绕村社共建来推进,通过让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共建产业、共建队伍、共享利益的方式,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发展。
通过“三社”融合发展,到2022年,全市将改造建设基层供销社800个,实现涉农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市100%行政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有意愿的农村常住农户100%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到2022年,我市将形成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更加完备,代耕代种、机播机收、统防统治等服务面积达到800万亩。同时,进一步健全覆盖全市涉农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重庆农商行“三农”信贷达到贷款总额的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