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中庆)8月25日,总投资8000万元的青岛嘉和兴食品有限公司续建项目——青岛华翔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投产。公司从1996年建厂,主要从事面粉加工,二十多年来,制粉设备从老式小钢磨发展到智能化生产设备,生产能力从日产10吨增加到1000多吨的国家重点扶持企业。
车间“上演”机器人总动员
在青岛华翔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楼笔者看到,每一层的机器都在加紧生产,在自动化的控制下,金黄色的小麦变成了雪白的面粉。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小麦要想变身成为面粉共需要74道工序,简单来说就是三个步骤,清理、研磨制粉和面粉后处理。光是清理这一项就要经过13道筛选、15道风选、2道干法去石和8道磁选。”作为面粉加工的“老把式”,总经理张建志说起面粉的加工工艺,抛出了一连串的数据。
码垛机器人一小时能码20吨面粉
在面粉配发库,机械手臂起落间,一袋袋刚从流水线上传送下来的面粉被码放得整整齐齐。“我们这个码垛机器人一小时能码20吨面粉,能抵一个工人一天的工作量。”公司总工程师罗先华介绍说。效率的提升,使得面粉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尽可能地减少,同时减少了人工接触和来回搬运环节,面粉品质更加可控。
严把食品安全关,保障面粉质量。
为把牢产品安全关,企业设立了品控部,出台了严格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建立了原材料记录、生产记录、检验记录、销售记录档案,并在产品包装袋印上二维码,消费者扫描后可追溯面粉是哪个班次、哪位班长带班组织生产的,甚至包括原料的产地都可以查到。除了原材料和加工工艺,包装过程也会对面粉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公司装了4条包装线,摒弃了传统在线打包的弊端,在终端通过配粉,保证了面粉质量始终如一。
先进生产设备
同时,企业紧跟市场需求快速研发新产品,提高粮食附加值。目前,能够生产麦芯粉、颗粒粉、全麦粉等30余个品种的面粉,年销售各种面粉10多万吨。
“接二连三”助推农业体质增效
在嘉和兴的厂区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青岛小麦合作社”的牌子。企业创立于1996年,仅仅就是一个做面粉的小磨坊。2005年,张建志在夏格庄镇工业园建起了制粉企业——青岛嘉和兴制粉有限公司,并引进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销售市场由服务周边3个村庄扩大到13个省市。
谈起企业的发展思路,张建志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由单一的制粉发展成‘握指成拳’的产业化集群。”目前,企业已经和有关农业大学建立起小麦新品中培育、产品研发合作。同时,在莱西及周边县市与1万户农民建起了种植、收购、育种等合作社。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从田间地头到消费终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