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封肉、姜母鸭、佛跳墙……春节,走进厦门各大商超,在市民的购物车中,预制菜成为高人气选择之一。与此同时,在银祥、安井等一批厦门本地龙头食品企业,预制菜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全力保障市场需求。
2022年11月,福建省发布《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提出在厦门同安等地发展以肉产品为重点的预制菜产业基地。厦门率先在全省发布关于冷藏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团体标准,出台预制菜产业扶持政策,多措并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细分市场 企业走前端
蒸煮器内,肥瘦相间的同安封肉冒着热气;流水线上,一只只姜母鸭被真空包装……在位于厦门市同安区的厦门银祥肉品产业园区,生产线上一片繁忙。
“最近预制菜销售进入旺季,各条生产线都在加班加点,保障订单按时交付。”厦门银祥肉品产业总裁林强说。
“我们做预制菜已经十多年了,研发上,我们拥有肉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建立了自己的物流渠道和销售体系。”林强介绍,以前企业的预制菜品更多走B端市场,供应餐饮行业的半成品菜品,现在也直面C端市场,拓展更多业务。
在银祥的产品展示中心,除了传统闽味代表姜母鸭、同安封肉等,还有土耳其风味烤羊排、泰式打抛猪头等预制菜产品。银祥肉品产业总裁助理陈映红介绍,银祥搭建团队打造产品研发中心,可生产百余种预制菜。
“对于C端来说,主要侧重打造‘好吃难做’的爆品。”安井冻品先生总经理倪如铁介绍。目前,安井进一步细分品牌市场,旗下品牌安井小厨侧重餐饮行业菜肴,冻品先生则聚焦C端预制菜,已拥有小炒牛肉、鱼香肉丝等产品。
建立标准 助行业发展
“有了预包装冷藏膳食食品生产许可证,我们就能为更多客户和消费者服务了。”拿着许可证,见福集团总裁助理黄立荣欣喜地说。
预包装冷藏膳食也叫作“冷藏预制菜”。目前,厦门市共有12家企业从事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加工,2023年总产值有望超过10亿元。但对于以米饭、面条、饭团为代表的预包装冷藏膳食,国家尚未出台对应的安全标准,也没有适用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这意味着企业无法申请相关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去年12月,厦门公布了《供厦食品预包装冷藏膳食》《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对预包装冷藏膳食的食品安全指标、包装要求以及生产、贮存和配送等作了规范要求,填补了福建省冷藏预制菜标准空白。
“过去从事冷藏预制菜生产加工,只能申请中央厨房或集中用餐配送等食品经营许可,或在自家门店销售,产品流通范围受限。”黄立荣说,位于海沧区的见福产业园预制菜中央厨房的日生产规模为10万份左右,可实际生产数量不到五分之一,“产品走不出去,产能自然释放不出来”。
“此外,我们产品的实际保质期可达48~72小时,但以中央厨房的形式供餐,食品销售期被限定在24小时,过期产品只能予以销毁。”见福集团董事长张利表示。
厦门出台的这两项冷藏预制菜行业标准,不仅对预包装冷藏膳食进行规范,还将食品销售期限从24小时延长至48小时。厦门市市场监管局配套出台惠企政策,明确企业可以使用《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以及预包装冷藏膳食团体标准,作为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后监督检查依据,对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政策引导 育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发展,同安区已有预制菜相关企业91家,排名厦门市第一,可提供500多种菜品,涉及全国八大菜系,涵盖即食、即热、即烹和即配等全部类别。2021年,同安区预制菜产业链产值达157.14亿元,预制菜核心产业产值达62.75亿元。
去年底,同安区成立了预制菜产业发展联合会,搭建行业交流平台,率先在厦门市出台了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从产业园区建设、供应链平台建设等12个方面加大对预制菜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此外,东南预制菜产业研发中心和产品展示中心计划双双落地位于同安新城的厦门科学城内。研发中心将推动厦门市预制菜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进行预制菜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研发和成果转化。
“目前同安区已初步形成龙头引领、闽味驱动、串联上下游产业发展的预制菜业态。我们将持续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同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林丽明 黄鑫 杨珊珊 杨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