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题为《打心底感觉到幸福》的报道,点赞福州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集成改革。
报道称,为更好保障老年人的幸福生活,福州推出了多项举措:创新养老用地供地模式,利用闲置房产改造养老服务机构,破解“要素保障”难题;引入养老类专业学生开展实习,打造“长者食堂+学堂”服务品牌;利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时监测保障老人安全……
据了解,这些都是近年来福州积极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取得的成果。
2018年,市政协历时近半年形成的市政协常委会议建议案,指出了福州市民生社会事业领域存在三个方面亟待破解的问题和困难,其中就包括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总量不足。随后,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落实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的市政协常委会议建议案的实施方案》和《福州市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工作项目清单》。
为落实以上实施方案和项目清单,2019年,福州市相关部门出台《关于福州市空置房产改造为公共设施的实施意见(试行)》,其中的公共设施就包含老年人服务中心、养老院、托老所、残疾人托养中心等社会福利设施。随后,配套的《福州市养老项目建设配置导则(试行)》等文件也陆续出台,福州由此开启了养老用地供地新模式。
近年来,福州一方面实施养老用地“千亩计划”,从2020年起在全市规划不少于1000亩的养老用地,同时下调20%的养老地价;另一方面,利用闲置房产改造养老服务机构,由民政部门牵头,理顺老房产产权、住建、消防等方面“一揽子”程序性问题,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各种养老服务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之配套的长者食堂等也得到快速发展。
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福州市已建成长者食堂499家,2022年同比增长了309%,实现五城区和长乐区3个街道社区长者食堂100%覆盖,提供餐位19630张,日均就餐量达12435人次。
相关人士表示,长者食堂在保留线下电话订餐方式的基础上,福州还开发“智慧订餐”服务,人们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浏览、预订下单,相关部门还鼓励“子女线上买单,老人线下就餐”。市民政局联合福建海峡银行在全省推出集金融和养老功能为一体的“银龄福卡”,老人“一卡在手”即可通行全市长者食堂。
据了解,目前福州市正在谋划其他县(市)区政府驻地街道(乡镇)社区长者食堂布点工作,并向其他有条件的社区(村)推广。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坚持以《福州市长者食堂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全面覆盖”的思路推进长者食堂建设,全力打造具有福州特色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毛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