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福建
下拉

生火品茗闲聊 福州新潮:围炉煮茶且为乐

2022-12-23 10:03:31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郑添元
摘要:红泥围炉,烹果煮茶,三五好友围坐在炉火旁闲叙。据了解,年轻消费者是福州“围炉煮茶”的主力军,年轻人更重视社交价值,比如精致的摆拍等等。实际上,这些正是年轻人对茶的形象的再造,才让茶饮变得更生动有趣,焕发出新的生机。

  

红泥围炉,烹果煮茶,三五好友围坐在炉火旁闲叙。2022年冬天,即使未亲自体验,你也一定在社交媒体上见过许多“围炉煮茶”的画面。

随着“围炉煮茶”的兴起,平时喝惯了奶茶、咖啡的福州年轻人开始走入茶室,学习生火和烹茶,从中感受生活的惬意。众多商家也趁机将茶文化引向年轻消费者,行业迎来新商机。

“围炉煮茶”成新风潮

炉内炭火正旺,蒸腾的茶水冒出氤氲热气,烤网上放着柿子、柑橘、花生、栗子甚至年糕,搭配豌豆黄、绿豆糕等中式小食,营造了一种雅致的氛围。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古人冬天烹茶的场景,最近在福州被还原并形成“围炉煮茶”的新风潮,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和生活方式。

记者调查发现,从鼓岭到江滨,无论是茶馆还是户外活动机构、餐吧、民宿、酒店、书店都已入局,甚至到了不煮茶就感觉落伍的地步。

位于上下杭的春伦茶馆暖冬围炉煮茶2人餐吸引了不少顾客,烤物、炭火和煮一壶茶的价格为78元。“销量不错,平均一天可以卖出去几十份,周六、周日销量更高。”茶馆工作人员说,正因如此,他们计划推出更多相关产品。

在福州的生活类网购平台上,“围炉煮茶”套餐有上百种,价格从66元到598元不等。不少套餐上线一个月的销售量突破2500份。户外露营机构推出的户外“围炉煮茶”套餐,尽管价格在3000元以上,仍吸引了不少客户下单,有的消费者下单后留言说“福州烟火气,就藏在围炉煮茶里”。

年轻消费者是主力军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这样的‘围炉煮茶’,之前只在小红书上看过。今天天气冷,特地来体验一下。”12日上午,在白马万科五季,福州大学大四学生郭柯宇和同学围坐在炭火前,边煮茶边发了一条朋友圈。

郭柯宇说,他以前很少喝茶,近期却发现自己的朋友圈里大家都在发“围炉煮茶”的照片,所以也来试试。体验之后他表示,“围炉煮茶”很有冬日氛围感,也和国潮复兴的时尚相契合。“大家在放松的环境中交流,可以煮红茶、奶茶、咖啡、姜茶甚至果酒,搭配一些小食,不同人的口味都得到了满足。而且,这很个性化,很新奇,能让我们暂时逃离日常生活中的压力、焦虑,来了一次就上瘾了。”郭柯宇说。

据了解,年轻消费者是目前福州“围炉煮茶”的主力军。春伦茶馆负责人说,“围炉煮茶”最吸引年轻人,因为除了茶之外,年轻人更重视的是社交价值,比如精致的摆拍、讲究的仪式、闲适的情调等等。他们喝茶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爱好取向,而不全是追求“喝茶提神”这类实用效果。

实际上,正是年轻人对茶的形象的再造,才让茶饮变得更生动有趣,焕发出新的生机。

创新场景是走红主因

“围炉煮茶”为何突然火了起来?

“‘围炉煮茶’对茶饮场景进行了创新,让它更有话题感,兼具社交属性,能匹配、满足新生代的核心需求。”福建省茶叶流通协会宋副秘书长说,“围炉煮茶”古已有之,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当时被称为茶宴,是朋友间以茶为宴的一种清谈之举,曾被视为文人骚客社交、寄情抒怀的表现。

和古人相比,现在流行的“围炉煮茶”不是胜在茶叶、器具,而是胜在场景、形式、时间。饮茶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生理需要,走向社交、心灵慰藉、疏解情绪等层面,通过与社交需求相结合,带来了强烈的体验感和仪式感,激发了网络时代与中华茶文化的隔代碰撞,是新的审美潮流与生活方式。同时,近期“中国传统制茶工艺及习俗”申遗成功,也让茶文化重新走入大众视野。

宋副秘书长表示,福建的好茶中,不乏适合“围炉煮茶”的品种;福建物产丰富,天气和环境也非常适合“围炉煮茶”。这样看来,“围炉煮茶”走红也就不足为奇了。随着国潮、国风、国货热度的提升,“围炉煮茶”未来的市场空间也很大,加上新式茶饮、无糖茶饮料、混搭风味茶等新产品的热卖,茶叶吸引年轻一代新客户群的可能性大增。不过,商家一拥而上也容易导致同质化现象,因此商家要因地制宜,以特色取胜。(江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