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州市先后召开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及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建设推进会,加快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的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眼下,在中国海带之乡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的海带正上演“闯关东”——5万片海带苗从长乐乘坐飞机,跨越1000多公里,到辽宁大连(关东地区)等地安家。
近日,记者在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海带育苗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将海带苗打包装入泡沫箱,准备装车送到长乐机场。
“共有5万片‘黄官1号’‘黄官2号’海带苗要通过飞机运往大连等北方地区。”该公司董事长林哲龙介绍说,种苗是水产业的“芯片”,公司培育的海带苗具有耐高温、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害能力强等特点,成活率超95%。而且,和北方品种相比,公司的海带苗可以早半个月种植、早一个月收获,能为北方的养殖户带来更高的收益,因此大受欢迎。
据统计,该公司年育苗总量达20万片,往北销往辽宁、山东、河北、江苏等地,往南销往广东等地。
连江全县海带年产量30多万吨,育苗100亿片,不仅提供全国50%以上苗种,还远销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
“南苗北销”是福州海带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福州海带产业形成了育苗、养殖、食品加工等较完整的产业链,并获评中国海带之都。
今年9月底,福州(连江)碳汇交易服务平台成立,福建恒捷实业有限公司以数字人民币支付2万元的方式,向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购买1000吨海洋渔业碳汇(蓝碳),随后以所购的海洋渔业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在兴业银行福州连江支行获得“海洋碳汇贷”。
“过去我们只知道卖海带,现在还尝试利用海带卖‘碳’。”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邱碧香,在全国率先拿到了渔业碳汇收入。
当下,连江县与福州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工程院唐启升院士等密切合作,探索建设海洋渔业碳汇体系,让海带等牧场变成“绿色银行”。(郑瑞洋 和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