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脑山地区青贮饲草收割“黄金期”。该市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错地带,是甘青川三省交会的枢纽地带。
日前,记者来到同仁市黄乃亥乡日秀玛村,只见半山腰的梯田上,割草机、打捆机正协同作业,所经之处留下一道道草带,空气中弥漫着燕麦草的缕缕清香……田野里火热的劳动场面与金秋的美景,构成了一幅丰收图景。
黄乃亥乡日秀玛村地处同仁脑山地区,区域面积2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970米,耕地面积5592.59亩,人均耕地不足五亩。前些年,很多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不少土地撂荒。
“土地贫瘠,缺资源缺技术,每天想破了头都不知道该怎么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日秀玛村党支部书记先卡加对记者“诉苦”。
这让日秀玛村村民们兴奋了很久,也让村“两委”有了奔头。
2022年,村“两委”整合全村土地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村民以劳动力、耕地方式入股,目前合作社社员发展到250户,种植饲草5585亩,实现了“小田变大田”、资源变资产、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模式。
“今年的牧草长势喜人,村民的积极性也特别高,所以这两天我们连续作业有一个星期了,一天能割50多亩,预计还有20天就能全部完事。”先卡加介绍。
如今,收割、打捆、拉运基本都实现了现代化机械作业,不仅减轻了村民的劳动强度,还节省了很多时间。
“现在我们村饲草产业发展得好,不仅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还可以带动在家劳动力务工。”先卡加兴奋地说。
饲草种植之初,日秀玛村村民扎西才让就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自己也成了合作社的长期员工,“我家一共有20亩地,一亩地折算为200元为一股,我还常年在合作社装草、开车,每年光这笔收入就超过3万元。”
村里的脱贫户仁青卡告诉记者,以前种植青稞每亩收入800元,且费时费力,“今年改种高产优质饲草,每亩收入1000元到1200元不等,荒地变良田了,收入提高了,种地的兴致也越来越高了。”
结合日秀玛村饲草发展情况,黄乃亥乡积极争取同仁市乡村振兴资金600万元,新建饲草料储备库、设备储备库及其相关的配套基础工程,项目建成后能够满足500多吨饲草储存。
“去年以来,同仁市紧紧围绕‘四地’建设要求,精准对标黄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产业园区建设目标,大力发展特色有机农牧业。”黄乃亥乡党委书记斗拉太说,“从市场情况来看,优质饲草的需求量连年高涨不落,我们希望借此引导农户,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借以实现广大农户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从而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先卡加说:“我们这里原本山大沟深,经济发展落后,增收致富也比较困难。现在实施饲草产业振兴行动,青贮饲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种植规模、青贮质量、机械化利用程度和产销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不仅充分利用了撂荒地和低产田,还增加了民众收入,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对同仁市冬春发展畜牧养殖提供了基本保障。”(马芝芬 张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