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于建华 潘国锋)宿迁市宿城区,一片历史悠久、生态宜居的沃土,洪泽湖、骆马湖分列南北,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城而过,给宿城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宿城区紧扣食品安全,自2015年启动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四个最严”要求,以落实“四有两责”为抓手,把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安”字兜底、“好”字见效,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边界、加强源头管理、严格监管执法、加大投入保障等方式全面推进全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食品安全城市创建食品流通经营户专项检查
强组织,持续发力抓创建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贯彻中央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将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纳入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年度综合考核。把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成立了以区长任总指挥的创建工作指挥部,负责协调推进创建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批示、现场指导、会办督查。建立食安委成员单位之间沟通协作、风险预警交流等工作制度,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召开高规格动员大会,制定详实可行的创建方案,签订责任书,压实创建工作责任。区食安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四有两责”标准,对全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织网格,明确责任督创建
推行网格化监管,把全区横向划分成44个网格,纵向建立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网络,将全区16个乡镇街道、163个村居全部纳入创建体系。通过定人、定格、定标、定责,确保创建工作有效、有序、有力开展。区政府充分发挥考核考评指挥棒作用,把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目标绩效考评体系。区四套班子领导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多次统筹协调、一线指挥、现场会办、督查督导。区人大、政协采用专题问询、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方式对创建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区政协组织创建单位到南通、扬州考察学习,多举措推动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
清源头,夯实基础推创建
宿城区紧紧把握食品入口关,切实开展食用农产品例行性监测和风险监测,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积极推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创建。全区规模以上食用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达到11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28家,全区有效“两品一标”数量达117个。2016年已成功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
严监管,动真碰硬促创建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环节风险管控,消除监管死角盲区。严管、严控、严防,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重点领域、高风险企业监督检查的频次。全区每年完成监督抽检3000余批次,样本量大于4批次/千人,合格率达到98.6%以上。开展乡镇蔬菜、生猪“瘦肉精”等品类快速检测工作,合格率达到100%。城区8家农贸市场建成标准化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2018年共检测各类食用农产品30000余批次。快检数据在市场进行公示的同时,与省局平台对接上传,实现闭环监管。
严把生产质量关,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严格制定食品生产企业年度监管计划,通过日常巡查、突击检查、行政约谈等方式督促企业落实整改。加速推进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已有15家食品生产企业建立电子追溯系统,实现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全程可追溯。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建设工作及信用评定工作,全区59户获证企业已全部进行食品生产企业信息公示及信用评定,公布失信企业2家。
严格经营环节监管。开展食品销售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管理,食品销售单位信息公示率近100%。围绕重点品种,开展畜禽水产品专项整治、危害肉制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百日行动”。围绕重点区域,对农村食品市场开展专项治理。围绕“一非两超”等问题,对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组织市场清查和核查处置。大力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着力打造文明餐饮示范街区。推进农村食品安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食品小作坊安全三项整治工作。开展校园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等多部门参与的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消除涉及多环节的食品安全隐患。
对食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抽检力度,对抽检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最严厉的处罚。对于无证生产加工的企业及食品小作坊,坚决取缔、严厉处罚,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017年以来,共查处各类食品案件300余起,罚没入库800余万元,抓获犯罪人员124人。严格风险管控工作,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制定出台《宿城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宿城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等系列文件,明确了食品安全事故分级、预防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应急处置等环节。承办了宿迁市食品安全事故(Ⅲ)应急演练活动,演练工作得到省、市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显特色,创新务实探创建
针对小作坊散、乱、小、偏的特点,探索实施小作坊管理“一证、三员、五公示”模式。“一证”指经过指导改造达到基本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发放小作坊登记证。“三员”指每个小作坊要明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员、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日常监督检查员。“五公示”指在生产场所对食品原料、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风险等级、日常监督检查结果、食品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开展文明餐饮“四明四亮”工程,即明证亮照、明码亮价、明厨亮灶、明物亮票,全力提升企业责任意识,改善群众就餐环境。
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五餐保障法”,即领导试餐、明厨亮餐、营养配餐、家长评餐、检测保餐,有序推进全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开展学校食堂、养老院食堂食品安全责任险试点工作,为“一老一小”食品安全提供保障,2017年以来已实现中小学全覆盖。
实施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双轨制、五统一”管理。“双轨制”,即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根据经营场所性质对全区小饭桌实施“双轨制”管理,“五统一”即对“小饭桌”进行统一编号、统一信息公示、统一检查评比、统一培训和统一信用管理,有效破解了由谁监管的难题。
重投入,民生优先保创建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实施食品安全八大保障工程。一是小餐饮规整工程,按照每户2000元的补助标准,对主城区小餐饮后厨进行改造,共改造验收合格1008家。二是学校食堂提升保障工程,投入1800万元专项资金提升实行保障能力。三是以奖代补形式投入财政资金3000万元,对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四是引摊入室工程。引导校园周边380户食品小摊贩进入室内经营,消除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隐患,总计投入2000万元。五是委托光大环保集团对城区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每年投入资金1600万元。六是实施餐饮油烟整治工程,每户给予4000元专项资金补贴。七是投入资金500万元对养老机构食堂进行改造。八是小作坊改造提升工程,对通过市级验收的按2万元/家进行奖补。
广发动,齐心合力助创建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该区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五进”宣传活动,发放知识读本20000余册,宣传受众达85000余人。在“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食品安全常识,公布食品安全领域典型案例。召开“政协委员看食安”活动,展示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成果。开展“星期三 查餐厅”执法现场直播活动。开设微信公众号、报纸食品专栏,建立了古城小学等10个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站和35个消费者投诉站,聘任42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为全区学校食品安全校外辅导员。积极发挥协会作用,项里景区诚信及餐饮业联盟、宝龙片区餐饮联盟等协会组织工作初见成效,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实现常态化,食品安全社会共享共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