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沈赓前 记者黄永建) 8月6日,记者从山西省市场监管局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重点突出风险管理、监督抽查、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业产品证后监管等监管手段的综合应用,多措并举,取得良好成效。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要守住产品质量安全底线,首先要找准质量安全的风险和隐患在哪里。山西省市场监管局通过风险管控,将过去的监管工作是“消防员”,出了险情才扑上去,改变为现在的提前当好“预警员”,做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天气预报”。
年初,制定下发了《2019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方案》,将风险信息采集渠道、信息研判、风险监控和风险处置有机结合,积极构建一个省、市、县、所四级信息采集渠道,形成800人左右的信息员队伍,以基层所为基础单位,覆盖全省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质量信息采集,加上对监督抽查、投诉举报、社会热点等渠道的质量信息整合,分析研判有价值的信息,根据研判发现的风险点,借助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风险评估和及时处置。
针对存在一般性质量安全风险的产品,及时发布预警,提醒企业、行业、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针对风险较高但紧迫性不是太强的产品,纳入重点监管范围。针对风险高、已出现区城性或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苗头的产品,及时开展专项整治,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目前,正在对一次性塑料快餐用具、食品用塑料包装、食品接触用竹木切菜板等进行风险监测。
作为质量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改革力度空前,生产许可产品管理种类逐年压减,已从这项制度实施初期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24类。2018年11月20日为工业产品许可证许“先证后核”改革的启动时间,为及时跟进,配套落实,今年1月份制定印发了《山西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后置现场审查及全覆盖例行检查实施方案》和《五类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全覆盖现场例行检查要求(试行)》。
截至目前,共后置审查和例行检查获证企业39家,合格37家,不合格4家,撤销许可证4家。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力度,4月28日又制定出台了《山西省工业产品(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
近期,相关部门正在筹备对全省获证企业开展现场重点检查和一般检查,检查比例分别不低于20%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