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北京
下拉

夏收茄子采后管理十分重要

2022-08-09 15:06:22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吕可意
摘要: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表示,不同茄子品种采收期略有差异,通常以“茄眼睛”即萼片与果实相连接的环带宽窄作为判断是否达到采收标准的依据。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福东 柯南雁)茄子含有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钙、铁等物质,营养丰富,其特有的苦味物质—茄碱甙,有降低胆固醇等保健功能;同时茄子适应性强,单产高,采收时间长,是消费者爱吃,生产者爱种的一种果类蔬菜。影响茄子商品性的主要问题有果皮着色不均、阴阳脸,果肉黑心、空心、颜色不正,机械损伤等,也是损耗率高的主要原因。为此,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特提出如下茄子采后管理指导意见,供广大生产经营者参考。

适时采收

不同茄子品种采收期略有差异,通常以“茄眼睛”即萼片与果实相连接的环带宽窄作为判断是否达到采收标准的依据。晚熟品种一般在开花后15-25天可以采收。早熟、中熟、晚熟品种从开花到果实可采收时间不同。采收过早,果肉有涩味,个体小、单产低;采收过晚,个体大、单产高,但果肉疏松,品质降低。掌握采收标准,达到标准采收,品质好,个体大小适中。达到采收标准而不能销售的茄子,也要按照标准采收,继续在植株上生长会造成果肉疏松、甚至有种子形成,影响商品性。茄子采收应在露水干后,越早采收越好。

关注商品性

影响茄子商品性主要问题有:果皮着色不均、阴阳脸,果肉黑心、空心、颜色不正,机械损伤等。植株过密、叶片遮挡,易造成果实着色不均,甚至阴阳脸,需栽培时保持合理密度,及时摘叶,以利于果实着色均匀。春种夏收茄子,前期温度低,授粉不正常,易出现果肉黑心问题,后期温度过高,又易造成畸形果实,可通过中耕、合理灌溉等措施降低发生概率。果肉颜色与施肥种类有关,施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能延缓果肉氧化时间。采收过迟,果肉疏松,品质降低,甚至部分种子发育,也会影响商品性。采收后挤压,易造成机械损伤。红蜘蛛、茶黄螨分泌物易造成果面较脏,可用湿毛巾擦净。

茄子按照形状划分为长茄、圆茄、灯泡茄等,按照大小划分,除普通茄子外,还有袖珍茄子。生产者可对茄子进行分级销售,把外观好、品质佳的销售给高端渠道,增加销售收入。温度较高时,采摘、挑选、加工、包装茄子应佩戴手套,利于保持茄子商品性。

茄子商品性要求:形状整齐,色泽一致,无阴阳脸,表皮光滑、鲜亮、洁净、新鲜,无机械伤,无皱缩,果肉已充分膨大,肉质鲜嫩,但种子未完全形成,颜色均匀,并且无病斑、无腐烂、无虫害。

20220809150306077.png

检查分级后效果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20809150318064.png

采收过晚果肉疏松、形成种子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20809150334988.png

商品性较差的茄子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合理包装方式

茄子可用包装纸、保鲜膜包裹、网套+保鲜膜等方式包装。无论从采摘到包装车间,还是从包装车间进入消费环节,因茄子贮运过程中易出现机械损伤,生产者、经营者应注意合理包装方式。为防止机械损伤,大包装贮运时可用包装纸包裹。如发现果皮有失水迹象,应在包装前喷水,待水分吸收到果肉再进行包装,能增强耐挤压能力,降低机械损伤发生率。应根据销售方式选择合理的包装方法,包装材料型号与茄子规格匹配,既可避免因挤压或磕碰而造成的机械损伤,也能减少包材浪费,降低包装费用。

20220809150351290.png

茄子销售包装方式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20809150359123.png

外套塑料袋预防失水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配送与加工

运输配送过程中,挤压、磕碰,茄子易形成机械损伤,应采用防挤压防碰撞的方法,预防机械损伤发生。对于采收后不能正常销售的茄子,保留数量品相好的茄子,其余可加工成茄子干等产品。

20220809150422288.png

贮运不当出现机械损伤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家庭保鲜得当

茄子适合存放温度范围为 10~15℃,但圆茄与长茄、普通茄子与袖珍茄子适宜存放温度略有差异,圆茄可适当低些。在家用冰箱存放时间超过5天,易发生冷害。应用包装纸、保鲜膜包裹,可防止冷害,也能减少失水。

20220809150435287.png

家用冰箱存放5天出现后熟问题 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