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工程’累计培训828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259万人次,技工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6月23日,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召开,就“高水平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助力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议政,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到会通报广东省推进“三项工程”有关情况。
今年,省政协将上述议题列入2022年协商计划。3月至6月,专题调研组先后赴17个地市开展实地调研,委托21个地级以上市政协开展同步调研,召开30余场专题座谈会听取收集省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从业人员代表等意见建议,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报告认为,“三项工程”在稳定就业大局、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经济社会效益有待提高、产业联动发展不够充分、品牌效应还不够大等问题,建议从进一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诚信体系、完善产业体系、强化品牌塑造等方面入手,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
支持博物馆建设粤菜主题馆
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开展相关培训40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85万人次。目前省内已有189所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设粤菜相关专业。笔者从会上获悉,广东已认定“粤菜美食街(城)”13个,四星、五星级“粤菜师傅”名厨109名,“粤菜名店”100家,“粤菜名品”199个,发布“粤字号”农业品牌2266个,认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04个,推动“粤菜师傅”品牌化发展。
报告指出,虽然“粤菜师傅”工程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得到有效推动,但粤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缺少叫得响、走得出去、在全国连锁的粤菜企业品牌。
怎样推动“粤菜师傅”走出去?报告建议,要建立粤菜菜品、营养和服务标准,提升粤菜菜式菜品标准的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同时,打造一批“粤字号”“网红”名店名厨名品。支持有条件的博物馆建设粤菜主题馆、开设粤菜专题展览,创建“粤菜师傅网”。设立“粤菜师傅”海外人才培养交流基地,举办海外粤菜厨艺培训。
会议表示,将推动“粤菜师傅”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批“粤菜师傅”省级示范产业学院和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健全“粤菜师傅”工程“人、菜、店”评价标准,推进“粤菜师傅”产业园、美食一条街等特色发展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粤菜师傅”大师预制菜。
组织开发一批地方职业标准
高水平的技能人才是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广东已实现高职院校、技师学院21个地市全覆盖,全省共有职业院校625所,在校生281万人。广东着力完善技能人才认定评价体系,已推动119家单位制定252个行业企业评价规范。全省共有1266家企业、241家院校和287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备案开展自主评价,99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500名高技能人才取得工程技术职称。
“广东省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能力相对不足,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尚未健全,技能人才职业认同感不够强,制约了广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报告特别提出,由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配备等落后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升级调整,导致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对新知识、新技能、新工种的较高要求。
基于此,报告建议,加快落实《广东省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着力推动技工院校和中高职院校按培养层次实现统一招生政策,贯通技工教育与学历教育。同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各类办学主体兴办民办职业院校,支持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设立产业学院,鼓励企业和职业院校在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会议提到,下来广东将探索建立地方职业标准开发修订机制,组织开发一批地方职业标准,特别是对国家没有颁布标准的新职业(工种),根据实际探索制定省级标准。同时,推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技工院校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
打造家政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
随着生活水平快速提升,高品质家政服务的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在广东,《家政服务员职业规范》等11项省级地方行业标准已制定出台,全省建设近600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发放居家上门服务证5万张。
然而调研组发现,现有家政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产业基础薄弱,家政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低等问题制约行业发展。
报告建议,持续培育领军企业和行业品牌,支持家政企业连锁经营。鼓励各地打造一批特色家政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家政示范引领企业。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社会保障待遇和社会地位,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社会尊崇感。
会议表示,将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综合管理服务网络系统,打造集资质认证、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实现家政服务信息全量归集和全流程管理,推进以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的“南粤家政”诚信体系建。同时,实施员工制家政企业引领计划,围绕“补、免、奖”三个方面落实员工制家政企业就业社保补贴、税费减免、激励奖励等政策,加快建设“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等平台载体,全面铺开家政基层服务站建设,持续构建“15分钟家政服务圈”。(余嘉敏 蔡兆新 刘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