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要记住啦!畦床最外层菌棒要紧贴着拉伸的线绳栽植,畦床内菌棒与菌棒之间要保持七八公分的间距……”6月初,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前进村的“黄河彩篮”基地温棚灵芝种植现场,技术人员张先平正手把手指导务工村民按标准要求栽植灵芝椴木菌棒。
“在中川‘黄河彩篮’大棚内首次种植灵芝,务工村民也是首次接触灵芝,对菌棒栽植比较陌生,所以我得多提醒几次。”张先平说道。
民和县没有种植灵芝的记载,但在2020年,返乡的创业能人李鸿志却在民和大地上率先成功种出了灵芝。
民和三川地区地处黄河北岸,这里气候温润,土地肥沃。近年来,民和县大力推进以“黄河彩篮”为主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从特色瓜果到精细蔬菜,让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
为了确保灵芝种植成功,李鸿志先后聘请专家对赵木川地区的气候、土壤因素进行科学检测和评估,并到省外相同气候条件下成功种植灵芝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异地种植灵芝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民和当地的实地气候条件,拿出了“可行”的办法。
2020年,在1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扶持下,李鸿志从安徽省购买了15万个椴木培植灵芝菌棒进行栽植。共种植灵芝20多个棚,棚均采收灵芝子实体鲜品600公斤左右、灵芝孢子粉200公斤左右,2021年还委托合作方先后开发出了灵芝孢子粉、灵芝切片、灵芝功能性饮料、灵芝滋补养生茶系列及灵芝护肤品系列产品,2021年灵芝系列产品销售收入200余万元。
有了赵木川“黄河彩篮”种植的成功经验,李鸿志今年在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和中川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中川乡前进村“黄河彩篮”基地租赁10多个温室大棚,种植推广灵芝、桑黄等,着力打造灵芝、桑黄种植基地。
走进中川乡前进村的一栋灵芝种植大棚,记者看到六七名务工妇女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正在畦床内栽植菌棒。年近花甲的前进村村民王英之梅一边栽植菌棒,一边告诉记者:“第一次学种灵芝,与种其他蔬菜苗子比起来,还真有些繁琐。”
灵芝种植户青海雪芝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鸿志告诉记者,企业先带头种植,吸纳当地村民一边务工一边学技术。掌握种植技术后,有意愿的农户可以自行种植灵芝,企业负责菌棒提供、技术指导、产品收购,让农户通过自种灵芝的方式,实现基地扩大种植规模和带动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对此,中川乡党委书记王福昌表示,种植企业与村上先签订了三年的温棚租赁协议,温棚流转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吸纳村民到温棚务工促进增收,通过参与灵芝种植让村民宽了眼界、开了思想、学了技术。
李鸿志在抓好灵芝、桑黄等种植的同时,也在着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路径。去年下半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民和工业园党工委依托新建成的民和县中小企业创业园标准化厂房优势,向县内中小创业企业开启了“标准化厂房0租金招商,入驻即可享受3年免租优惠,另投产后一次性给予5万元补助资金”的招商“绿灯”。
面对这样的政策机遇,李鸿志的青海雪芝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并获得了1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支持,目前已自筹150万元完成了车间装修、部分生产线设备购置,正在争取投资200万元的东西部协作扶持资金用于购买中心理化室设备。
据李鸿志介绍,待所有设备购置安装后,加工车间将形成精选切制生产线、中藏药炮制生产线、口服饮片打粉生产线和一个中心理化室,车间全面启用后每年至少可节省40多万元的异地产品加工、检测费用。
聊起今后的灵芝产业链创新思路,李鸿志表示,现在有了自己的加工车间,下一步将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重点研发灵芝咖啡、灵芝酱菜、桑黄酒、桑黄口服片等系列产品,做好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走稳走好特色产业振兴之路,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潘玲 石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