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亩草莓标准地,一年下来收成有多少?
6月8日,建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邱剑娟在“全面升级草莓标准地 全力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大会暨‘千鹤一线红’草莓共富旅游路线发布会”上透露了一个数字——250万元。
原来,去年起建德市在杨村桥、大同、航头、乾潭4个乡镇试点推进草莓标准地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有效助推产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共赢共富。
据介绍,草莓“标准地”就是采用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和建设钢架大棚等设施,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销售的模式,相比以往莓农“自租自管”的种植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
活动现场设在梅城的“千鹤一线红”共富草莓园内,放眼望去,一片片土地已平整完毕,部分已经开始搭建草莓大棚。“为盘活闲置土地,重拾草莓致富经。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通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清表,打造龙溪、顾家共320亩草莓共富园,每年为本地农户增加800元/亩的租金收益。通过园区建设、对外出租、大户种植等规模化运作,每年预计可为顾家、龙溪两个经济薄弱村集体增加约60余万元的收入。同时落实部分低收入农户参与种植、劳务,有效助推消薄增收、带农就业工作。”梅城镇党委书记邹泉介绍,目前已吸引50余户在外莓农报名回乡种植。
草莓标准地的“红利”,作为“草莓之乡”的杨村桥镇是最早受益的。2020年初,杨村桥镇就在路边村试点200亩草莓标准地建设,截至目前,杨村桥镇共推进草莓标准地1380亩。
对于草莓“标准地”如何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杨村桥镇党委书记苏晓明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价格为每亩600-800元,等路沟渠和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后,以每亩3000元返租给种植主体或种植户,村集体有2000余元每亩的收益。以此测算,每建设100亩‘标准地’能为村集体增加20余万元经营性收入,极大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草莓标准地减少了莓农的硬件设施投入,降低草莓产业的准入门槛(莓农自建大棚成本3万元每亩,标准地的租赁费只需3000元每亩),并且能进行标准化生产,草莓亩均价格也有所增长,每亩标准地能为莓农增加收入1万元左右。同时,还带动了草莓采摘游、研学游、乡村游的发展。” 真正将草莓“标准地”打造成草莓“致富地”。
近年来,建德草莓除了升级“标准地”模式,还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农业双强”再创新,通过创建“建德数智草莓”平台,实施“1+6+N”模式(1个产业大脑、6个场景、N个应用),实现草莓产业全过程数字化,并推广首个以地域冠名的草莓新品种“建德红”,2021年每公斤售价突破200元大关,亩效益比常规品种增加2万元以上。
“2022年,我们要在杨村桥、大同、航头、梅城等8个乡镇,新建草莓标准地3760亩,持续扩大全市草莓标准地面积,形成以杨村桥草莓小镇、大同西乡草莓园、航头蔬果产业园、更楼更有味草莓精品园、梅城千鹤一线红共富草莓园、乾潭共富草莓产业园等多个园区为中心的草莓产业发展新路径。” 邱剑娟说。(胡月华 兰鑫鹏 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