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庆华)天刚蒙蒙亮,破晓的晨光慢慢地唤醒着万物。御林古桑园里,刘占洋已然摘了一筐又一筐紫得发黑发亮的桑果。这时初夏的阳光温柔地洒下来,含着露珠的桑果和满脸笑意的刘占洋,以及身后郁郁葱葱的桑园,别有一番风情。“桑葚,娇贵得很嘞!”见到来人,老刘憨憨一笑说。
“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眼下大兴安定镇的御林古桑园里,入眼是无垠的桑树,树上挂满白中带红、红得发紫、紫得发黑一串串、一排排的果儿,散发着独有且诱人的香味,使人陶醉。随手摘下一颗,放在嘴里品尝,瞬间黑了嘴巴,甜了回忆。
“打我上小学起,家里就有桑树,那会儿因为养蚕,桑树都不打药,一到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们,有人爬到树上摘果,有人在树下接着,有人在一旁看着,摘完了就一起吃,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是满嘴的黑,小伙伴们就开心地哈哈乐。”那时的桑葚,是老刘记忆中最好吃的果儿。
如今,在御林古桑园里看管维护桑林,每月都有六七千元的固定收入,还是自己喜欢的事儿,用老刘的话说,“满足,想都不敢想,我们靠种植桑葚也能过上好日子。”
“桑葚是我们安定镇最亮的名片,而古桑园则在名片中最亮眼。目前,园中的品种大约十来种。紫黑的是黑珍珠,黑中发亮;白红的是红蜻蜓,白里透红;白嫩的是白蜡皮,如米脂般白嫩。”园区负责人潘慧菁说。“每个口感都不同,但是都会让您吃过后,还想着这一口。”
安定桑葚 图片来源:御林古桑园
不觉间,来到了皇封树王前。郁郁葱葱的叶子,缀满枝头的桑果,生机盎然。“这棵树啊,可有年头了。民间流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刘秀出逃慌不择路,逃进安定镇桑园。刘秀又饥又渴,恰逢桑葚掉落,尝之清爽甜美,下令军中食之,使军心大振,反败为胜,后封此树为‘桑树王’。”潘慧菁自豪地说。“此后,大兴北野厂、高店村一带的古桑园所产桑葚一直作为皇宫的贡品,每年仲夏时节,朝廷便要派人来此采摘。”
据《大兴县志》记载,北魏太和九年(485年)大兴就有桑葚栽培,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作为桑葚之乡的安定镇,还分布着不少古桑树,御林古桑园中就有近千株,园中树龄均达到100年以上,古树树龄最老的达500年以上,是华北最大、北京地区独有的古桑园。
安定桑葚 图片来源:御林古桑园
大兴安定镇沙土洁净,透气性好,尤其适合桑葚生长。安定桑葚在独特的自然和相应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的品质特征:果实饱满、着色均匀,具有光泽,平均单果重3-5克;口感纯正、味甜,咀嚼后略有渣滓。
2010年11月15日,原国家农业部批准对“安定桑葚”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保护范围为安定镇,主要分布在以高店、前野厂、后野厂、沙河、后安定等村为主线的东北带。
安定桑葚 图片来源:御林古桑园
“安定桑葚”获原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后, 安定镇每年5月至6月期间,在御林古桑园内举办古桑文化节活动;对红果系列的果桑树进行品种改良换优,提高桑果质量;大力发展特色桑产业,研究开发桑葚醋、桑葚宴、桑葚果汁等。2022年,安定镇以桑为媒,在古桑园举办牡丹节活动;引进有机生态农业企业,充分利用桑树的果叶根,进一步开发桑酥、桑茶饮、桑菌棒等有机生态产品。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地提高安定镇桑葚的知名度,不仅为农户带来了实际的收益,更是为安定再添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据悉,目前安定镇桑葚种植面积近300公顷,年产量约180万斤,预计采摘期为5月20日-6月底。营养丰富、食药用价值高,有着“夏日圣果”之称的桑葚,已然缀满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