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既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定位,描绘了2035年发展新蓝图,也坚持遵循城乡发展规律、科学把握节奏,对“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做了明确部署。
《方案》提出,到2035年,北京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产品质量高、生产效率高、产业效益高、安全生产能力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新态势,京韵农味、生态宜居、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新风貌,文化繁荣、民风淳正、向上向善的乡风文明新气象,与首都功能相适应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新局面,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较高水平满足的城乡共富新格局。
《方案》要求,通过接续部署阶段性任务,蹄疾步稳迈向首善标准、首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时期,要围绕农业高质高效目标,塑强“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围绕乡村宜居宜业目标,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后院”“美丽前院”;围绕农民富裕富足目标,推动形成城乡共建、共治、共享、共富的发展格局。
为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方案》,北京将实施稳产保供能力提升工程、现代农业发展载体打造工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工程等“三大工程”,发展现代种业、绿色有机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五大产业”,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文明乡风培育工程和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全面提升乡村品质。实施农民充分就业计划、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社会救助保障计划、强村富民计划等“四大计划”,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到2.4∶1、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健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机制、乡村与城镇协同发展机制、城市人才服务乡村机制等“三个机制”,强化改革赋能、科技赋能、数字赋能等“三个赋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芦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