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爱华)随着和煦的春风越来越“热辣”,吹落了春花,却也吹开了美女们的花裙,一朵一朵绽放在街头巷尾。同时,京郊的农作物也用自己灵敏的“触角”捕捉着阳光带来的消息——夏天就要来了。“野水稻苗青拂岸,柘冈麦穗熟分岐”立夏的京郊,又有如何别样的风景?让我们走进京郊去欣赏和感受吧。
风吹麦浪的怡然自得,在如今的城市里几乎成了一处种在回忆里的美好画面,然而在顺义赵全营,却可以让你重拾儿时的记忆。
顺义区赵全营镇万亩示范方 图片来源:王正 摄影
在赵全营镇万亩示范方的田野里,冬小麦绿油油的一片,为大地披上绿衣,喷灌机来回运转浇灌着麦田。此时的小麦正是最需水灌浆的时候。“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这句俗语想必好多人都听说过,说的是立夏时节正值小麦扬花灌浆期,这时也是小麦产生淀粉和蛋白质的最重要时期,所以这时的小麦麦粒不管是长度、宽度,还是厚度都会明显增加(就像牙齿龇牙一样)逐渐迈向成熟。这样一般一个月后就可以收割了。
水稻在人们的心中似乎像一幅江南画作的剪影和标志,却也会在停顿一下后,想到北方的大米似乎在香味和品质上也有一些出类拔萃的代表,然而却少有人知道,水稻田也散落在京郊的千里沃野之中。尤其在顺义前鲁各庄村,这片占地两百多亩、富饶而美丽的水稻田,不仅有着仿佛江南稻乡的风韵,还有着大约1900多年的种植历史!很是值得大家探寻游览一番。
前鲁各庄村号称“北方水稻种植第一村”,位于潮白河东岸,地处顺义区平原腹地,这里水源丰沛、土地肥沃,是种植水稻的最佳地源,也正是张堪引种水稻的中心。这位张堪,堪称“东汉袁隆平”~在东汉初年,任渔阳太守时,于狐奴(今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留下张君为政、乐不可支的千古佳话。
千年之前,水稻被张堪引种和推动,千年之后,水稻被前鲁人打造和应用。一棵稻、一粒米,诠释着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展示着农业种植的延续和发展。这一片片稻田,已经脱胎了“种植”的功能,它是一片风景、是一所学校,是传承了千年的文化标本上一页鲜活的注脚,人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农耕,学习历史,赤脚在水田里插上一束希望,亦或是收获一捧金黄,都仿佛是一种对先人农耕文明的触摸和碰撞。
张勘农耕文化园 图片来源:北京美丽乡村网站
除了稻田里的种种农耕体验,“张勘农耕文化园”,还将两汉文化展现在大家面前,相府、五音十二律、藏书阁等场景,全方位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让人对华夏民族的过往更加记忆犹新。当然,如果愿意的话,您还可以融进这古老的文化当中,在编钟前亲手演奏一曲,体验那种流入心底的悠远意境。
初夏的美好时光稍纵即逝,请大家且玩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