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品类众多,为本市“四大”果类蔬菜之一。种植黄瓜单产高,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深受生产者喜爱;黄瓜营养丰富,具有清热、利尿、解毒的作用,种类多,食用方法多样,既可做蔬菜,又可做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春季黄瓜易出现大小头瓜、弯瓜、尖瓜、细腰瓜、冷害等问题,商品性差,损耗率高。在此情况下,做好黄瓜春季采后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市农业专家为此提出如下指导意见,可供参考。
适时采收
套袋栽培达到采收标准的黄瓜 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春季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黄瓜生长较快,适时采收,品相好,品质佳。虽然黄瓜种类不同,但均有最适宜的采收标准。如北京把“顶花带刺”作为判断密刺类鲜食黄瓜最佳商品性的首要标准。根瓜可适当早采,以防坠秧;中部瓜条在符合采收标准前提下,可适当晚采。在选择品种的基础上,保证肥水供应,达到标准适时采收,使黄瓜保持较佳的商品性和较高的成品率。春季中后期气候条件适合黄瓜生长,为使黄瓜能在最适标准采收,通过增加采收频次,可避免出现达到采收标准的黄瓜不能及时采收问题。
关注商品性
黄瓜大小头、弯瓜、尖瓜、细腰瓜、冷害为春季影响商品性主要问题。脱肥、缺水、光照不足、病虫害等易造成此类问题,既影响产量,也影响商品性。过量施用氮肥,会抑制磷钾肥吸收,造成黄瓜口味淡、口感差,可通过调整施肥比例,促进磷钾肥吸收,保证黄瓜风味、口感。单纯性弯瓜可通过重力作用,使瓜条变直,从而提高商品性。采用套袋技术可减少早春黄瓜大小头问题发生,提高黄瓜商品性。黄瓜采收期缺水会造成果肉脆度降低,品质下降,也影响产量。北京地区消费者更喜爱短把、果肉浅绿色、果肉细密、微甜、密刺类型大黄瓜品种。生产者除应选择符合市场要求的品种外,还应提早疏瓜,重施磷钾肥等措施,可在保持较高品质、较好品相的基础上,提高黄瓜单位面积产量。商品性差、品质劣的黄瓜,在上市数量大时易出现销售难问题,应通过疏果、调整施肥比例等措施进行调整。
管理措施不当出现大小头、弯瓜 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普通大黄瓜商品性要求:瓜条完整,瓜条已充分膨大,但种皮柔嫩;具有果实固有色泽,自然鲜亮,颜色均匀,有光泽,果柄新鲜,瓜体弯度在0.5cm以内,瓜柄长度小于瓜长的1/7,瓜腔细,小于瓜横径的1/2,无棱,瓜条长度一致,色泽新鲜、刺瘤坚挺,无萎蔫,质地脆嫩;清洁、无杂物、无冷害、无冻害、无病斑、无腐烂、无苦味、无失水现象。
包装方式合理
黄瓜有拇指黄瓜、水果黄瓜、旱黄瓜、普通大黄瓜等种类,也可分为有刺黄瓜和无刺黄瓜。不同种类黄瓜,不同销售方式,不同的品牌定位,均有最适合的包装方式。应根据品牌定位、销售渠道,选择最佳的包装方式。目前黄瓜多采用保鲜膜包裹、托盘+保鲜膜、槽型盒等包装方式。包装材料型号应与黄瓜规格相匹配,既能减少机械损伤,避免包材浪费,又能提高产品美观度。
黄瓜套袋包装方式 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为提高包装效率,降低包装成本,可选用适宜的半自动、全自动的果蔬包装设备。为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产品应实行分级销售方式,即先对黄瓜按照规格进行分级,分级后在进行包装,不同等级的黄瓜产品销往不同市场,并实行差别定价策略,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
配送过程规范
收货环节对黄瓜进行挑选 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春季前期早晚气温低,风沙天气多,雨雪天气时有发生。气温低时,运输配送过程要采取保温措施,避免黄瓜发生冷害、冻害等问题。春季后期气温高,黄瓜易失水,失水后脆性降低,配送过程应保持合理湿度。采取合理保护措施,避免配送过程出现机械损伤。应规范果蔬配送工作流程,根据配送条件选择保鲜措施,促进电子商务等不见面交易方式的健康发展。
家庭保鲜得当
黄瓜适合保鲜温度为 12—13℃,春季可在室温下保存。黄瓜含水量高,一般为 95%-98%,失水后脆性降低,品质下降。可用保鲜膜包裹或放入保鲜袋的方法,防止黄瓜失水。家用冰箱温度较低,一般在冰箱存放5d 以上,黄瓜极易出现水渍状斑点、果肉果皮分层等冷害症状,严重的甚至失去商品性。如在家用冰箱中存放时间较长,可用保鲜膜包裹等方法,增加膜内温度,既可减少黄瓜水分流失,又能保持黄瓜新鲜度,从而达到保鲜效果。(王福东 柯南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