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水稻插秧的好时节,生活在洞庭湖区的岳阳农民,彻底从赤脚弯腰式种田中解脱出来,坐上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声里,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迎风挺立,唤醒了百万亩农田的春日活力。
今年,岳阳把粮食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落实,坚持早谋划、早动手、高标准、快推进,春耕生产开局蹄疾步稳。目前,全市已完成早稻集中育秧185.2万亩,超省任务面积5.1万亩;已落实1.3万个育秧主体,确保早稻播种面积达237.4万亩以上。
种好田——农田建设瞄向“高标准”
听说今年种田有了“新干法”,汨罗市长乐镇海山村种粮大户向奎胜“准备好好大干一场”。
“来!往这边开!”4月18日,向奎胜指挥着一台插秧机沿着新修好的机耕路,稳稳开进今年流转的280亩农田里;田间灌溉与排水改造基本完成,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正“排队等候”,即将移栽下田。
海山村的2300余亩计税农田,有何新机遇?村党总支书记李辉介绍,今年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了绝大部分田地,分别流转给14个种粮大户;村支两委从技术指导、基础设施完善、肥料和流转价格等方面,给大户们优惠多多。
“我们还对300亩面临抛荒的农田进行了高标准建设,这些农户同意3年内不收租金,村集体以每亩280元流转给大户,3年后大户再免费将改良后的田还给农户。”李辉说,农民不再守着“一亩三分地”解决温饱,大户可以种好田卖好粮,村集体经济也能做大做强,可谓“一举三得”。
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岳阳多地农田建设瞄向“高标准”,更多的“望天收”变成“高产田”,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9.9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70%。
好种田——田间地头掀起“服务热”
田难种,粮难卖,农村年轻劳动力更多选择外出打工,耕地抛荒日益严重。
农民种田积极性跌至“冰点”,直到田间地头掀起一场“服务热”。
“地没人种太可惜了,我想把这些荒地重新种起来。”2011年,在继续当老板还是改行当农民之间,临湘市兆丰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兵驹选择了后者。
购入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统防统治,建设当地首个水稻机械化集中育秧工厂,拥有46台保障全程机械化的农机……花了几百万的张兵驹,不仅方便了自己种田,还乐于为乡亲们送“服务”。
哪里有需要,服务到哪里。不愿种双季稻的农民,张兵驹免费为其育秧;家中没劳力的农民,为其代耕代插;没有晒坪仓储的农民,提供代收、代烘服务;还可以选择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收取租金,不愿流转的可以全程托管,做到足不出户收粮。
农机赋能,农田好种。从县区到全市,岳阳鼓励专业服务组织、农民合作社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全市水稻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569.3万亩次,受益农户13.4万户。
种田好——新老农民争做“追梦人”
“了解到县里对推广旱育秧的补贴增加,我们今年扩建了70亩旱育秧基地。”4月中旬,岳阳县进入早稻生产高峰,回乡成立岳禹水稻专业合作社的“铁哥俩”——邓岳军和唐禹,每天下田忙前忙后,晒得“黑不溜秋”。
今年机械化作业补贴每亩又增加10元,屈原管理区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朱运伍大胆尝新。他在朋友圈写下种田“日记”:4月6日,一段50秒小视频发布,展示他今年新使用的轨道车田间快速运苗、装车的场景;4月11日,他发现机抛秧秧盘下垫块无纺布,不仅拆起来轻松干净,而且抛秧不卡壳,立即发圈分享给农民朋友。
开春以来,岳阳市多个产粮大县追加集中育秧大棚补贴,由县财政累加补贴每平方米20至30元,全市新(改)建钢架育秧大棚35个,总面积28.6万平米,新增工厂化育秧能力30万亩以上,为应对连续阴雨不良天气,推动早稻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月18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又传来好消息:今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贴息贷款将优先粮食类经营主体。岳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黎朝晖介绍,全市今年整合涉农资金3.08亿元用于粮食生产,其中,岳阳县、平江、汨罗、临湘整合资金将超5000万元,华容、湘阴在4000万元以上。
“呵护”备至,成千上万的湖区农民在广袤的田野里接力奔跑,勇敢“追梦”……(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