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提高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下力气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扩种大豆油料的要求,北京市实施大豆扩种行动,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稳步推进稳粮扩豆工作。
待收获的大豆 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攻坚克难扩面积
通过充分利用禾本科粮食作物轮作茬口、新增复耕复垦地种植空间,试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林下间作等种植模式,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确保完成全年4.2万亩目标任务。
充分利用禾本科粮食作物轮作茬口
大豆具有肥茬优势,利用大豆与玉米等禾本科粮食作物倒茬,可以有效调节土壤养分、培肥地力、减少病虫杂草危害,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利用大豆进行轮作倒茬,不仅是大豆扩种的重要途径,也能为下茬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增产打下基础。
充分利用复耕复垦地种植空间
北京新增复耕复垦地30万亩左右,土壤质量退化,种植大豆有利于土壤改良、培肥地力,一般每亩大豆可从空气中固定纯氮8公斤左右,相当于15公斤左右尿素。充分利用复耕复垦地空间种植大豆,种地养地结合,可以快速实现大扩种目标。
合理施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加大底肥有机肥施用量,施用1000~2000 kg/亩商品有机肥,配施10kg/亩磷酸二铵。
防控杂草。复耕复垦地草害较普通农田重,应注意杂草防治。可选择苗前土壤处理或苗后茎叶处理。苗前土壤处理时期为播后3天内,用乙草胺等除草剂封闭处理选用。苗后施药时期应在大豆2-4片复叶、杂草基本出齐的时候,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在2-5叶期时进行,用7.5%禾阔灵乳油喷施。
病虫害防治。复耕复垦地之前多为果树种植,病虫害种类较一般大田多,要注意监测、及时防治。
试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在玉米种植空间上拓展大豆种植面积、实现大豆扩种的重要手段。复合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改等行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实现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增收一季大豆,集高效轮作、绿色增收、提质增效三位一体。
品种选配。玉米应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品种。大豆应选择产量高、耐荫抗倒,有限或亚有限结荚型习性的品种;在带状间作系统中选择抗倒能力强的中早熟大豆品种,在带状套作系统中选择中晚熟大豆品种。
确定模式。玉米带2~4行,大豆带2~6行。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10~14厘米,大豆行距20~40厘米,株距8~10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以60~70厘米为佳。
科学施肥。统筹考虑玉米大豆施肥,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保证磷钾肥用量,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鼓励接种大豆根瘤菌,减少大豆用氮量、保证玉米用氮量,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选用缓控释肥。
试点推广林下间作大豆
幼林地郁闭度小,光热及空闲空地资源丰富,间作大豆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培肥改良土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选地整地。选择郁闭度较小、光温条件较好的1~5年幼林地。整地时,大豆种植和树行之间留出1~2米的宽度。
品种选择。林下间作大豆应选择产量高、耐荫抗倒,有限或亚有限结荚型习性的品种。
适期播种。结合林地灌溉,适期播种大豆,最迟在6月20日前播完。适宜行距40cm,株距10~15cm,每亩留苗6000~8000株。
病虫害防治。果林中大豆病虫害防治,选用生物农药、生物天敌、理化诱控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对果林没有伤害,没有污染。林地病虫害管理时也要注意选择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小的农药种类。
及时防涝。林地易发生积水,雨水多时,注意排水防涝。
千方百计提单产
通过良种良法配套,争取全市大豆亩产增幅达到3%。
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地进行种植,避免重茬。种植大豆不宜连作,也不宜做其他豆科作物的后茬,无法倒茬的地块可轮换品种,以降低减产比例。整地以深耕为原则,最好采用深松旋耕机,一般耕翻深度20~30厘米,做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
适宜品种。选择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好、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条件的中熟大豆品种。单作推荐品种为中黄30、中黄35、冀豆12、中黄13等,间套作推荐品种为中黄30、中黄35。
播前拌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拌种,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对复耕复垦地等第一次种大豆的土壤,拌种根瘤菌,促进大豆高产。
适期播种。在地下5厘米耕层温度稳定在10℃~ 12℃以上时足墒播种。适宜播种期一般为4月20日至6月20日。如墒情不足,要及时浇水造墒播种。
合理密植。等行距条播或穴播,一般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5厘米,亩留苗1.0万~1.5万株。机播亩播种量4~5公斤,人工亩播种量5~6公斤,播种深度5厘米左右。为保障出苗率,根据土壤湿度,可进行播后镇压。
科学施肥。以基肥为主,适量追肥,提倡采用测土配方施肥。鼓励结合整地施用农家肥、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减少化肥用量。复耕复垦地和高产田适量多施,每亩底施商品有机肥1000~2000公斤,配施10kg/亩磷酸二铵,施肥后用土盖严压实。花期结荚期根据苗情喷施叶面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5公斤、尿素1公斤,兑水30公斤混合叶面喷洒,可减少花荚脱落,有效提高产量。
杂草控制。可选择苗前土壤处理或苗后茎叶处理。苗前土壤处理时期为播后3天内,用乙草胺等除草剂封闭处理选用。苗后施药时期应在大豆2~4片复叶、杂草基本出齐的时候,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在2~5叶期时进行,用7.5%禾阔灵乳油喷施。
化学调控。如有旺长趋势,可在初花期亩用15%多效唑50g,兑水30公斤叶面喷洒。如盛花期仍有旺长,用药量可以增加20%进行第二次控制,防止徒长,林下间作和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尤其要注意。
病虫害防治。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可清除躲避越冬成虫。实行轮作倒茬。选用生物农药、生物天敌、理化诱控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按照国家登记农药进行药剂防治。针对点蜂缘重发区从花期开始,每隔7~10天,喷施农药一次,一般2~3次,危害严重的田块可增加喷施农药次数,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和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同时喷施。
收获脱粒。叶片脱落、茎秆变黄时可进行人工收获;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归圆时机械收获。收获后在干净无污染的场地晾晒脱粒,防止被雨淋或浸湿发芽。(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