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东畴堪播植,勤民方不愧为春。惊蛰将至,走进邵阳、娄底的乡村,处处可见农机作业、农民忙碌,春耕备耕一片火热,田间地头生机无限。
抢抓农时,“早”字当头开新局
3月1日,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镇雷峰村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科研基地,拖拉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村民正在稻田施撒有机肥,为冲刺亩产1200公斤高产目标备足底料。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推进春耕备耕,邵阳市提早谋划,全面推行“四级”办点示范,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创建万亩示范片、乡镇主要领导创建千亩示范片、村创建百亩示范片,打造一批万亩产粮乡镇、千亩产粮大村。市财政专门拿出1200万元,扶持早稻集中育秧,对种粮大户、合作社等粮食生产主体进行奖补,确保今年粮食生产“面积不能少一分,产量不能少一斤”。
邵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李荣卫介绍,该市今年计划落实粮食播种面积748.7万亩,其中早稻164万亩,粮食总产329万吨,保持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全省第二的位置不动摇。
“春耕服务队又来了。在他们帮助下,我们完成了农机检修,现在又来指导田间管理,我们种粮更有信心了。”娄底市新化县洋溪镇种粮大户颜中全说,今年计划种植早稻800亩左右,已储备种子1500公斤、有机肥20吨。
入春以来,娄底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共派出34支春耕生产服务队,把农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难题,春耕备耕抢进度。
娄底市突出“农情早调查、春耕备耕物资早储备、春季田间管理早动手、科技服务早开展、农资打假早行动”,抓好春耕备耕。娄底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萍介绍,该市今年计划落实粮食播种面积366.5万亩,其中早稻89万亩,早稻集中育秧面积63.1万亩,大豆12.8万亩。
藏粮于地,改造良田保丰收
邵阳、娄底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水”是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两地全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耕地等级逐步提升,渐渐摆脱了过去“看天吃饭”“靠水成活”的生产困境。
3月2日,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姚桥村源容开生态农业园,1000余亩田地经高标准改造,水渠连成网,机耕道相通,为粮食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小田变大田,旱涝能保收。在区里支持下,建成高标准农田,双季稻亩均能增产100公斤,增效400元。”农业园负责人肖源介绍,3年前,她从俄罗斯留学归来后,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当起了职业农民。
娄底在整治耕地抛荒的基础上,通过农田高标准改造提升“地力”,让荒地变良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去年,该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8.62万亩。
在位于邵阳县郦家坪镇的犬木塘水库工程九龙岭隧洞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紧张作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水库是湖南省投资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按照规划设计,水库建设总工期为5年。建成后,可改善和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13.16万亩,有效提升灌区内粮食生产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邵阳同样可圈可点。去年,该市完成53.9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总体进度已达92.4%。各县市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山塘水库、灌排渠道、机耕道、提水机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维修、维护,切实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科技赋能,粮食生产有底气
天气回暖,武冈市湾头桥镇田间地头机声隆隆,耕田机来回穿梭。湾头桥镇是武冈市双季稻主产区之一,有水田5.8万亩。该镇90余户种粮大户共流转水田1.53万多亩,其中百亩以上大户有28位,都有自己的农机设备和烘干场地。目前,武冈共投入农机具7000余台套,已完成机耕作业6.2万亩。随着农业机械化不断推广,农民“春耕不下田”成为现实。
3月2日,双峰县向阳红集中育秧工厂,工作人员正在铺设水管、检修自动化育秧流水线。“全自动化育秧智能密室实现温度湿度全电脑控制,每批次最多可催芽育秧400亩,可提高出芽率、成秧率8%以上。”合作社负责人阳威海介绍,去年,育秧工厂建成了4个工厂化智能育秧大棚,所育秧苗可机插机抛大田近5000亩。
双峰县支持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地方育秧能手等经营主体发展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推动水稻种植规模化。今年,该县计划在双季稻主产区建设30个智能育秧密室,扶持和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主体250个以上,全县早稻集中育秧示范面积预计达到28.5万亩。
春光无限,湘中大地只待第一声春雷唤醒,希望的种子将播撒在广袤的田野上。(曾玉玺 肖霄 罗宁 曾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