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广东
下拉

梅州蕉岭县加快丝苗米产业园建设进度

2019-07-16 15:26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陈炳秋
  

农历六月,金黄色的稻谷随风弯腰,一幅生动的夏收丰收图在蕉岭县动情地舒展,描绘着蕉岭丝苗米产业园的忙碌。

趁着晴好天气,蕉岭石窟河冲积平原带处的稻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昨天下午开始收割,预计三天内收割完总面积283亩的优质水稻,产量比去年稍有上涨。”三圳镇招福村的种粮大户丘敬如望着刚收割回来的稻谷,难掩丰收的喜悦。

从散户到规模种植,从传统种植到机械化种植,从种植到加工,建设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的过程中,蕉岭县不断优化品种,强化品牌,增强设施科技化、政策精准化,力争在梅州“客都米”品牌的带动下,重点建设好蕉岭丝苗米产业园,推动蕉岭丝苗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用机器“晒粮”,收割时节不再怕阴雨天

“向左边靠一下,对,可以把谷子倒出来了……”中午时分,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主体企业之一、蕉岭县鸿鑫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林干松,刚从稻田回来顾不上休息,在指挥着工作人员进行稻谷的烘干。

“今年是丰产年,预计产量在700吨左右。”林干松说,今年丝苗米的长势良好,病虫害少,再加上受台风雨影响少,产量也会较去年有所增长。

对于种粮户来说,收割时节最怕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一来是不便收割,二来稻谷的晒干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稻谷晒不干,就难以保存,容易坏,很有可能辛苦大半年连成本都赚不回来。”林干松说,有不少种植户就吃过这样的亏。

农业靠天吃饭,丰产不丰收的情况一旦出现,极易打击农户的种植信心。但如今,蕉岭县的种粮大户却稳坐家中,不再为天气问题发愁。

设置好烘干参数,按下按钮,林干松便可以稍作休息。眼前的这台庞然大物,是他作为种粮大户的一颗“定心丸”。“这是稻谷烘干机,按照正常的速度,一天半的时间,我这里就可以烘干120吨湿稻谷,出来就可以进行仓储。”林干松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收割机每天工作八个小时,约可以收割稻谷四十多亩,如果要靠人工来晒,场地和人力都是个大问题,很难实现平衡。

当前,蕉岭县正全力宣传打造蕉岭大米品牌,为蕉岭大米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公共品牌LOGO和外包装标识已完成并在申请商标注册。“种好粮,也要晒好粮,仓储好,每一个环节都是不能少的。”林干松认为,要做好蕉岭丝苗米的品牌,自然不能忽视晒粮这一步。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为其他种粮大户、散户提供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三千亩,同时提供系列的设备支持。

“接下来,我们还要购置安装更多的烘干设备、加工设备以及农机设备,开展信息化、溯源系统建设。”谈及未来发展,林干松表示有压力更有动力,在烘干加工仓储中心主体建设完成的前提下,逐步加大投入,计划今年底完成整个项目建设,为“蕉岭大米”区域品牌建设奠定硬件基础。

大户带小户,晒粮走新路。

同样尝到设备带来便利的,还有位于新铺镇金沙村的蕉岭县高山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振良。“已经抢收了100多亩,还有300多亩稻谷需要收割,准备这几天全部收割回来。”林振良说,有了烘干机之后,晒粮问题就得到有效解决,目前他也在帮周边的种植散户进行稻谷烘干。“成本算下来,比晒稻谷还要低,现在请人晒稻谷很难请,而且晒的时间也长。”

据悉,该合作社现有优质稻产业示范基地500亩。已拥有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仓库、一条容量60吨稻谷的烘干生产线、一条20吨大米的加工生产线,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作为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的牵头主体之一,在新规划的产业基地里,林振良告诉记者,将会提高烘干能力,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我们现在正在推广‘六无米’,也就是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无添加剂、无抛光、无转基因,也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林振良直言,目前产业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如果相应的配套跟不上,直接会导致产业园建设的某个环节脱节,所以花大成本也要把设备备好备足。新仓储加工设施建设可实现对稻米加工的全流程优化,建成后稻米加工量从15吨/天提升至50吨/天,速度和处理能力都将得到大幅提升。

合作共赢模式新颖,卖粮畅通信心足

蕉岭丝苗米产业园内的三圳镇招福村,成片的稻田,三台收割机来回穿梭,机器响声、稻谷进仓声奏起丰收的喜悦曲。不一会儿,装载稻谷的车厢便堆顶了。

看着这一幕,黝黑的丘敬如面露笑容。“总的种植面积283亩,湿稻谷产量在三十万斤左右,早稻预计产值有40多万元。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2012年,退伍的丘敬如回到老家蕉岭县三圳镇,开始过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粮生活。“自己只有一亩多的田地,心想着小打小闹也不行,就跟村里的群众商量,流转土地,还是挺顺利的。”说起种粮伊始,丘敬如的话开始多了起来。

农业要发展,离不开土地政策保障。近年来,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的蕉岭县,研究出台了《蕉岭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规则(试行)》《蕉岭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与工作制度,为产业园集约化、规模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一亩三分地到如今的283亩地,转变的不仅仅是土地的面积,还有种植方式和销售方式。“过去都是自己种自己卖,风险很大,而且市场跟不上的话,容易倒贴。”丘敬如说,现在的他可不愁卖不出,就愁不够供应。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作为产业园项目牵头实施主体的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引导农户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企业为农户提供优质的农技服务、农资供应,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水稻生产技术指导,引导农户统一种植、统一防治、统一施肥、统一用药,农户种植成本降低了两三成。同时,在品牌上,主推“客家良稻”系列优质大米,带动蕉岭县2835户农民种植水稻面积3万多亩。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共赢的模式,解决种粮大户、散户的销售问题,也增加种植的信心。”该公司负责人温崇文说,产业园的建设不单是九大实施主体企业的任务,更是整个蕉岭县种粮户需要共同努力的。

“他们提供种子、种植技术、管理技术,还会不定期邀请专家过来指导我们,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条龙服务。”丘敬如说,在收购价格上,普遍比市场上要高,一年下来能够增收五六万元。

与此同时,丝苗米产业园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积极探索资产入股、劳动力入股、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带动模式,企业、合作社、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农户从而实现致富增收。2018年,园区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万元,高出当地平均水平17%以上。“按照我们的品种要求、种植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去种植,品质也是有所提升的,市场竞争力就会更加强,有利于推动我们蕉岭丝苗米的品牌建设。”温崇文说。

技术支撑种粮,轻松扩大生产

稻花香里说丰年。在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龙安核心园区,不仅有稻香,更有荷花的清香。“我们就是追求一种原生态的种植模式,没有刻意把这个荷花和草去除,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共生平衡。”温崇文告诉记者,最初在种植的时候,并没有刻意把原来生长在田地里的荷花拔出,打算作为其中一种景观存在。

“后来发现很漂亮,决定就让它们共生,这样一来肯定会影响水稻的产量,但是荷花根系发达,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增加。”温崇文说,有机质是决定大米口感的重要因素,这样种出来的“荷花香米”还没有推出市场,就已经被商家预定了,售价达到36元/斤。

在他背后,一块块划分好的田地里竖着不同的牌子,记录着该块田地所种植的品种。“这个莉香占品种很符合我们蕉岭丝苗米的种植要求,谷穗饱满,产量比较高。”温崇文低下身子,讲述着每个品种的特性,这些都是为打造规模生产的技术支撑。

在建设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的过程中,蕉岭县积极与广东省水稻研究所合作,并签订了技术战略协议,研究所全程参与并指导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建设,充分保障产业园技术支撑和科技研发工作。

一直以来,丝苗米产业作为蕉岭县农业的重头戏,备受关注。专业人士分析,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散乱现象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相关技术的支撑,各家都有一套种植理论。此外,品种的不一也成为种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现在我们收粮、仓储加工都遇到一个问题,百家粮百个样,也就是说客户这一次买的是优质的丝苗米,下一次买的可能就混杂着其它品种的大米。”温崇文说,这样一来市场就建立不起来,更别谈大品牌的建设。

值得庆幸的是,在刚刚落幕的论稻蕉岭·一米惊人——2019中国(梅州·蕉岭)特色丝苗米高峰论坛上,蕉岭优质稻新品种“客都寿乡1号”正式发布,成为蕉岭县今后主打的稻米产品。“现在我们也与农科所的技术人员加强联系,培育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温崇文高兴地说。

“客都寿乡1号”是利用竹稻7号与象牙香占杂交,通过连续多代的系统选择,历时10年之久,培育而成的丝苗米新品种。

品种更优良,技术扶持更到位。按照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等思路,蕉岭县统筹布局蕉岭丝苗米产业的生产、加工、文化、服务等功能板块,总体形成“一核一带三区”的布局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蕉岭丝苗米论坛邀请了省内外院校学者、技术带头人、资深行业专家围绕品牌化之路、特色功能、品种选育与品牌创建、育种与产业化发展等方面作主题报告,碰撞火花,启迪智慧,为蕉岭乃至全国特色丝苗米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以后我们将全力发展、种植‘客都寿乡1号’,第一期计划种植两三百亩,再带动周边来种植。”四季耕耘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志生说。

记者观察:延长“一粒米”产业链,构建“一粒米”加工体系

目前在蕉岭县,“一粒米”产业架构日渐清晰,尤其是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突出融合与发展,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产业园建设方面,蕉岭县按照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等思路,统筹布局蕉岭丝苗米产业的生产、加工、文化、服务等功能板块,总体形成“一核一带三区”的布局框架。通过强二产,带动一产,延伸三产,辐射带动蕉岭丝苗米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户共同发展。

同时,在技术和品种上也加大力度,突出“优质”“服务”,特别是刚刚举办的论稻蕉岭·一米惊人——2019中国(梅州·蕉岭)特色丝苗米高峰论坛,专家论稻的形式,针对蕉岭丝苗米产业的发展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笔者认为,在有序推进丝苗米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稻谷加工产业链建设的重要性。经过走访,当前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的牵头企业主要还是围绕“种植、加工”的产业链进行生产,至于深加工的,少之又少。

深加工、精加工方面的缺失,主要弊端在于不利于产业链的构建,在市场上竞争中处于被动优势,不利于产品价值的体现。尽管目前在蕉岭县,已经出现三产融合的发展趋势,在高山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中,种植、农耕文化体验、民宿等产业融合模式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但实际效果还不够明显,需要紧扣“寿乡文化”下功夫、做文章。

此外,在优质稻的种植方面,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注重引导,有条件地进行奖补优质水稻的种植,尽快形成优质水稻种植体系。(黄培强 祝银清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