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

站内搜 索

食安监管

北京
下拉

如何做好生菜冬季采后技术管理工作

2022-01-20 14:52:26 来源: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编辑:吕可意
摘要:生菜冬季采后合理应用保鲜技术,能延缓品质下降速度,能延长货架期,延缓褐变、腐烂等问题发生。

  

生菜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生菜其含有的莴苣素味苦,有镇痛、催眠等作用。生菜种植简单,管理易标准化,生产易规模化,市场需求量大,种植效益高,生产者喜爱种植;生菜种类多、色彩丰富、食用方式多样,深受消费者喜爱,是本市主要叶类蔬菜品种。各品类生菜除用于家庭消费外,结球生菜、直立生菜还是鲜切蔬菜加工原料,加工后产品供应快餐企业和团餐制作企业,散叶生菜主要供应餐饮企业。

冬季温度管理不当,部分品种易抽苔;贮运措施不当,易出现冷冻害,易产生机械损伤,易产生褐变、腐烂等问题。做好生菜采后管理工作,可以降低冬季生菜抽苔、冷冻害及机械损伤的发生几率,降低因黄化、褐变、腐烂等问题而造成的品质变劣问题,减少经济损失。农业专家为此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供大家参考。

适时采收

不同品类生菜采收标准差异较大,笼统的讲,结球生菜要求严格,散叶生菜要求宽松。应根据市场需要,综合考虑品类、采收成熟度、市场价格、单产等因素,及时调整采收标准,做到适时采收,价格高时可提早采收。生产者应根据天气变化,特别是在遇到雨雪、大雾、连阴天气,远距离运输不畅通时,应发挥地产优势适当早采,既能保证异常天气情况下的市场供应,同时市场需求旺,销售价格高,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能提早种植下茬或为下茬种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本季节气温低,生长慢,措施得当适度延迟采收,不会出现生菜裂球、芯内腐烂等问题,同时适当延长采收时间,还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达到采收标准不能及时销售的,可采收后暂存在冷库中待售,也可通过控温等措施延迟采收。

关注商品性

冷冻害、抽薹、黄化、萎蔫、褐变、腐烂为影响冬季生菜商品性的主要问题。冬收生菜生长期内气温变化幅度大,而生菜易通过春化,出现拔节甚至抽薹,造成商品性变劣,甚至失去商品性。应根据气温变化,调整冬季设施放风时间和风口大小,同时注意观察生菜长势,如有抽薹迹象,应提早采收,避免因抽薹失去商品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采收后放置时间长,易出现褐变、黄化、萎蔫等问题。在采收时应多留2-3片外叶,茎多留1-2cm,上市销售或精包装前,再去除外叶,切去1-2cm茎,用保鲜膜包裹等方法隔绝空气,可延长褐变发生时间。减少生菜与空气接触时间能预防生菜黄化,在进入终端市场前,尽可能多保留2-3片外叶,保持适宜环境湿度,保持生菜适宜含水量,能避免生菜萎蔫、黄化。露水干后采收的生菜含水量适宜,环境湿度适宜,能降低腐烂现象发生几率。生菜种类多,按照形状分为结球生菜和散叶生菜,按照叶片颜色分为绿色、浅绿色、紫色等,不同种类生菜商品性状要求不同。应根据种植品种、销售方式、用途,通过采前控水,确定合理采收成熟度,安排合理采收时间,保证生菜的商品性。

应用保鲜技术

生菜含水量高,为保证生菜品质,应注意采前控水。在露水干后采收,可避免采收时叶片粘泥,又能降低贮运环节生菜腐烂风险。如叶片粘泥需要水洗,应采取通风方式,把叶片水分及时沥干。八成熟采收的结球生菜,放在温度0-5℃,湿度95-100%的冷库内贮藏,贮藏期可达30天左右。生菜采收后应注意保持适宜温度,既要防止低温冷冻害,也要避免温度过高。合理应用保鲜技术,能延缓品质下降速度,能延长货架期,延缓褐变、腐烂等问题发生。

合理包装方式

应根据销售和配送方法选择适宜包装方式,减少机械损伤问题发生。生菜组织脆嫩,极易发生机械损伤。生菜可采用保鲜膜包裹、包装盒、包装袋等方式。生菜包装应能避免折断叶片,避免机械损伤,降低褐变、黄化、腐烂、萎蔫发生率,减少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规范配送环节

规范采收、贮藏、运输、销售环节,减少生菜机械损伤,采用合理保温措施,减少冷冻害问题发生。贮、运、销、配送环节可用薄膜、棉被遮盖、遮挡、包裹等措施,保持适宜温度,避免温度过高、过低,杜绝冷冻害问题发生。合理应用保鲜技术,可延缓褐变、黄化、腐烂等问题发生,利于保证品质,降低损耗率。

家庭贮藏方法得当

生菜适合的保鲜温度为0-5℃,生菜适合在家用冰箱中存放。冬季外界气温低,极端条件下,本市最低气温可达-20℃,生菜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冻害,在配送、购买等环节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生菜贮存温度高,易失水萎蔫,水分过高又易腐烂,长时间接触空气易褐变、黄化,可用保鲜膜包裹、保鲜袋包装,平衡包装内湿度和气体成分,延缓品质变劣时间。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010-68289071   新闻线索E-mail:newscfsn@163.com   采编热线:010-5338523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转8066   通联热线:010-63703078
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0219194号-3    %E5%A4%87%E6%A1%88%E5%9B%BE%E6%A0%87.png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877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