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龙眼树挂果特别多,这都是因为搭上了‘科技快车’。”8月12日,藤县和平镇木依村贫困户邱建基,看着满园的硕果,笑得合不拢嘴。
邱建基所说的搭上“科技快车”,是木依村推行的龙眼树低产改造技术。走进该村,只见连片的经过低产改造的龙眼树上,灰黄色的果实缀满了枝头。
“果实还在枝头,客商就下了订单。”驻村第一书记蒲琦介绍,龙眼树低产改造是一门新技术,改造后的龙眼树,不仅产量高、品质好,卖价也比普通的龙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木依村已有200多亩龙眼树进行了低产改造,其中100多亩已挂果,总产量约1.5万公斤,按目前的市场价格每公斤12元计算,产值约18万元。
木依村种植龙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最多时,全村龙眼种植面积达700多亩,是该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然而,几年前因销售渠道不畅,导致该村龙眼产业陷入困境:村民不再花大力气去管护,任由果树自生自灭,大片的龙眼树就这样成了闲置的“风景林”。
如何激活这几百亩“风景林”的经济效益,成了木依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驻村第一书记蒲琦和村支书邱启永下定决心,要将这片“风景林”变成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然而,刚开始时,村民因为对新技术心里没底,不管村干部怎么动员,响应者甚少。
“先拿自家的龙眼树做试验。”木依村支书邱启永站了出来,并请来县水果部门科技特派员手把手指导改造。
头雁效应激活了大家的种植热情。其他村干部和贫困户也纷纷进行低产改造。
2017年,有10多户果农以果树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梧州市和藤县技术人员帮助他们进行低产改造果林面积30多亩。
2018年,经过低产改造的部分龙眼树开始挂果。2019年,广西农科院的教授到该村进行技术指导,这些龙眼树低产改造后当年挂果。这无疑给了果农们一颗定心丸。
看到低产改造有“钱途”,该村共有100户果农以果树入股或人工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其中贫困户就有60户,低产改造的龙眼树面积也越来越大。
为了解决龙眼销售难题,该村谋划建设一个龙眼加工厂,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潘登 龙思思 黄群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