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凌惠衡 高慧浈)“把好校园食品安全关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前提和基础。”12月1日,正值衡阳市珠晖区第一中学午餐时间,校长徐剑锋走进学校食堂,他一边叮嘱食堂工作人员要重视食品安全,一边对就餐学生展开了亲切询问。
校长“突袭”食堂并不是第一次,被询问的就餐学生在简单地表达了对今天饭菜的建议后,便安心吃着午饭,而徐剑锋则开始了下一个就餐区域的检查和与其他就餐学生的交流。
为了让学生在校健康成长,徐剑锋多年来已经无数次开展这样的突击检查,他始终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带领全校上下为打造平安校园下足了功夫。
衡阳市珠晖区第一中学徐剑锋 凌惠衡 高慧浈 摄
徐剑锋,现任珠晖区第一中学校长,从教30余年,2017年走马上任珠晖区第一中学校长。上任以来,徐剑锋提出了“努力成就最美”的办学理念,着力建设“最美学校”、塑造“最美教师”、打造“最美课堂”、成就“最美学生”,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徐剑锋个人先后获得珠晖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三好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并记“三等功”一次,2021年被评为衡阳市优秀校长。
作为珠晖区最大的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珠晖区第一中学建于1968年,占地面积139亩,绿地面积占校园面积的40%以上,四季绿树掩映,花草飘香。目前,珠晖区第一中学在校学生900多人,用餐人数超过600人。
安全管理有办法 操作流程规范化
“我们学校办校历史长,原来的设备有些老化,而内部设施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操作难度很大。”徐剑锋表示,为了让食堂硬件设施跟上时代的发展,学校在提出大量切实有效方案的基础上,多次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沟通,主动邀请市场监督管理局到校指导学校食堂改造工作。现如今,珠晖区第一中学的食堂已经焕然一新。
为办好学校食堂,徐剑锋一边加强制度管理,对食堂员工工作实行责任到人;一边加强人员管理,规范食堂员工的行为习惯,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培训,提升员工服务态度。珠晖区第一中学的食堂工作通过不断改进,得到了师生和家长一致肯定。
珠晖区第一中学的后厨分设有肉类、水产类、蔬菜类等不同食物原材料的加工清洁区域池、操作台,并标有明显标志。学校要求所有食品原料在加工和存放过程中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需得在规定区域进行。蔬菜类食品原料按照“一择、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杂草、烂叶。
烹饪过程也严格按照“生进熟出”的单一流程进行操作,经过粗加工间、细加工间两个流程之后,食品原材料从配菜间到达烹饪间,最后进行烹饪。餐后,珠晖区第一中学有着“荤菜不过夜,素菜不过餐”的原则,确保学生吃到的食品安全健康。
细加工之后的玉米,正装盆等待配菜 凌惠衡 高慧浈 摄
食品原料无公害 保证源头可追溯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珠晖区第一中学的食品原材料购买方式也变得制度化、严格化。据徐剑锋介绍:“原来每周会去市场进行1-2次定点采购,菜品质量忽高忽低。现在和配送公司直接合作,每天一配送,保证了菜的新鲜度,师生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目前,珠晖区第一中学与配送公司签订了食品安全协议,保证了食品原材料的可追溯,规范了食品原料的配送流程。校方在食品原料入库时做好登记,进行索证、索票,而配送公司则需要和学校共同把关食品原材料的质量。如此一来,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食堂菜品的口味上。
前期工作做好之后,后续留样同样不能掉以轻心。珠晖区第一中学严格实行48小时留样管理制度,将每餐留样的食品按规定留足100克,分别盛放在已消毒的餐具中,并在其外部贴上标签,标明留样日期、餐次、留样人,落实学校食堂餐后的溯源工作。
珠晖区第一中学11月29日晚餐的留样一览 凌惠衡 高慧浈 摄
“家校合一”共创建 “青春食堂”始杨帆
珠晖区第一中学将陪餐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常规陪餐,由校级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排班,和学生一起排队就餐。另一方面是以家长为代表的膳食委员会,可随时申请进校陪餐,学校会对来访家长进行意见收集,从而达到监督的目的。学校和家长共同合作,让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更加完善到位。
“明厨亮灶”工程开始之后,珠晖区第一中学的后厨全面安装了视频监控。老师、家长、学生等人都能通过用餐区的大屏幕看到后厨所有食品加工流程,深入了解食堂的卫生安全状况,督促相关工作人员更加认真、细致地完成工作。
“最希望的就是学生能在学校健康成长,看到孩子们吃完饭后脸上洋溢的笑容,以及他们一年年拔高的个子,我心里由衷地感到高兴。”为了让学生在青春期有个良好的就餐习惯,徐剑锋多次号召班主任主动关心学生就餐情况,叮嘱学生按时吃饭。
对学生关心重视的态度,取得了硕果累累的办学成绩。珠晖区第一中学先后获得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衡阳市三星级文明单位、连年被评为珠晖区“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关于未来,徐剑锋也有自己的规划:“珠晖区第一中学会继续严抓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持续更新学校食堂的基础设施设备,做好新时代的学生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