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5家联合国机构,在北京举办《2021年世界粮食和营养状况》报告发布解读会。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根据报告数据,受疫情和气候变化影响,2020年世界饥饿和营养不良状况都在加剧。饥饿人口增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据估算,2020年约有9.9%的人营养不良,高于2019年的8.4%。根据目前趋势,距离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二(到 2030 年实现零饥饿)还有近 6.6 亿人口的差距。
报告也点明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六条“转型途径”,即在受冲突影响的地区将人道主义、发展和维护和平的政策相互结合;加强粮食系统的气候适应能力;加强最弱势群体应对经济不景气的经济抵御能力;顺着供应链进行干预,以降低营养食品的成本;解决贫困和结构性不平等问题;改善食品环境和改变消费者行为。报告还呼吁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建立一个“有效的治理机制和制度环境”;政策制定者应广泛征求意见,赋权妇女和青年,并扩大数据和新技术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可应用性。
“通过发布这份报告的调查结果并讨论其中提出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希望为推动世界回归消除饥饿、解决营养不良问题的目标轨道提供有益的见解,并探讨中国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员常启德说。
近年来,各国利用APEC、金砖和G20等多边机制,形成了面向2030年粮食安全路线图、农业合作行动计划等成果文件,建立了应对新冠疫情等挑战的粮食联盟。今年,中国举办首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召开都为各国农业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
“面对危机,各国寻求国际合作的意愿更加强烈。”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谢建民建议,各国要加快粮食系统可持续转型升级,一是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特别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二是推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储运等环节的应用,三是加强科普教育和宣传引导,提升公众意识。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是联合国系统内粮食和农业领域的重要出版物,以数据和科学为基础,多年来为全球读者了解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发展状况,为各国政府、企业、学术界和农业从业者制定政策、谋划战略、总结规律提供了重要参考。(吕珂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