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超市、食物银行、社区基金会……这都是社区慈善和慈善文化的一个个鲜明符号。
9月28日上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慈善条例》。立法动员全社会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申城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这些特征鲜明的“慈善符号”,如何传递慈善公益的温度和力量?
慈善超市,身处闹市大有可为
福州路上海书城对面,就是外滩街道慈善超市。要是不看店招,一准以为进了时髦的百货小店。
你看,200平方米的店面,整洁有序,不同区域,不同货品。左边是服装区,这阵子销售的外套、裙装,都是一位法国设计师的作品;中间有各类文创产品,一块块手工香皂,出自“阳光之家”残障人士之手;右边货架上摆满陶瓷器皿,均由一家外贸公司捐赠……一路看下来,琳琅满目,都是好东西,“关键是——物美价廉,价格通常只是市场价的两三成。”店长潘琰斌正在跟收银员盘点,准备网上销售的货品,没错,慈善超市是线下、线上“两条腿”走路。
2020年1月,经过半年改造升级,全新的外滩街道慈善超市开张啦!外滩街道无偿提供店面,中国首家O2O慈善商店“善淘网”负责运营,就像所有的慈善超市那样,汇集社会捐助,出售捐赠物资,回笼资金专项用于帮困救助;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更决定了这家“闹市里的慈善超市”大有可为。
如何大有可为?“起码,有四大功能。”外滩街道办事处服务办主任王舒逢人就要做广告。
提供志愿服务。身处闹市,楼宇众多,慈善超市为社区单位、企业白领、社区居民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招募志愿者服务,让公益成为街区新时尚。
开展帮困救助。超市里有面“心愿墙”,社区困难家庭需要啥,“心愿卡片”贴上墙,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定期帮助实现“微心愿”,让公益温暖人心。
助力残疾人就业。这家超市,也是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提供培训机会和就业岗位;同时,出售残障人士手工制品,让公益播撒获得感、成就感。
实现精准扶贫。超市里,就有对口云南孟连县的扶贫援建项目。超市一角,落地窗旁,两三只圆角沙发,一台专用咖啡机,现磨云豆咖啡,客人们买杯咖啡喝,就为云南人民献了爱心。咖啡机旁,还有“对口援建产品展示区”,陈列着孟连农副产品,扫扫二维码下个单,也是“随手公益”。
另外,跟上海书城面对面,超市里自然少不了图书捐赠,爱书人常来捐赠旧书,也成了一大特色。
未来,闹市里的慈善超市,还能做得更大吗?能!立法鼓励支持在社区设立慈善超市,承担社区慈善款物接收、慈善义卖、困难群众救助、志愿服务、便民服务和慈善文化传播;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慈善超市登记为社会服务机构,或者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运行慈善超市。“善淘网是中国首家在线慈善商店,与社区街道合作后,善淘已经在上海开出了15家门店,外滩店便是其中之一。”潘琰斌说,有了立法支持,慈善超市将成为社区企业、楼宇白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搭建新型救助模式的时尚平台。
食物银行,临期食品杜绝浪费
在申城,时间银行,早已不是新名词,志愿者奉献时间做公益,作为一项激励制度,“时间银行”为志愿者存储公益时间,以便将来兑换同等服务时间。如今,食物银行来了,能派什么用场呢?
每天上午,上海浦东新区峨山路的绿洲食物银行门口,人们会排队领取临期食品。迄今,这家食物银行授权全国各地的304家非营利机构、社区、学校作为分发点,共有5万多名志愿者,参与临期食物分拣派发。自2014年成立以来,绿洲食物银行共帮助239家食品厂商,将1000多吨临期食品,免费派发给需要帮助的100多万人次。
不久前,这家食物银行开出了网店。一来,若单靠线下门店模式,人力成本高,发放效率、受益人群受限;开通网上食物银行,大幅提升运行效率,覆盖更多人群。二来,网上下单免费领取,让受助者不尴尬。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法律倡导的社会风尚,要深入人心,就需要有更多创意和实践,比如,食物银行。
食物银行,让临期食品成为流转起来的社会资源,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以慈善公益的方式,既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又倡导厉行节约的社会风尚。“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在保质期内正确储存,可以放心食用。”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李冰说,食品捐赠、入库、分发等每个流程都会详细记录在案;企业捐赠也有详细的审批流程,保障食品安全,操作卫生、员工健康、运输贮藏都是关键指标。
迄今,绿洲食物银行未出现过一起投诉,未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正缘于可靠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今年,食物银行之所以能开出网店,除了食品安全有保障,也得益于便捷的交通网络、发达的物流体系,让公益能量不局限于一地,而是惠及更多人,真正实现投入公益物尽其用。
其实,无论时间银行记录公益时间,还是食物银行派发临期食品,这两种“银行”里,储蓄的,都是慈善公益的创新和创意,以及由此陶冶出的社会新风。
社区基金会,人人都是社区软实力
市民翁联辉,是一位企业家,也是公益组织——“城市爱心共助会”的负责人,这个共助会是申城首个街道社区层面的慈善公益组织。
2003年,五里桥街道辖区内的上海世好餐饮等十来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组建了这个共助会,上海“吉祥馄饨”的当家人翁联辉被推选为会长。10年间,参与企业发展到上百家,累计筹集资金上千万元,受助家庭上万户。
时间不停步,社区公益继续成长。2017年,五里桥社区基金会成立。5年来,这个社区基金会致力于民间参与、随手公益、众筹爱心、社会化帮困,弘扬公益慈善理念。过去一年,社区基金会共筹集到27.5万元善款,用于适老化改造、助残融合、特殊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扶贫帮困等项目。
今年“十一”前夕,“和美五里·公益伙伴日”开幕了,一场拍卖会别开生面。拍品,是一幅幅水彩画,画风稚气生动,画作主人,是一群特殊儿童。原来,由社区基金会牵线,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上海市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携手上海国拍商品有限公司,推出了这场社区拍卖会。所有拍品,都来自辅读实验学校、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特殊儿童,拍卖所得将定向用于特殊儿童文创产品开发与制作。同时,由社区自治团队、文体团队联合会开发“星愿福袋”作为附赠,感谢爱心人士关爱特殊儿童。
《上海市慈善条例》第36条说,本市支持设立社区基金会,募集慈善款物,组织开展或者资助开展社区公益慈善活动和项目,发展社区公益事业,参与社区治理。“未来,申城将涌现更多社区基金会,目标是——人人公益,人人都是社区的软实力!”翁联辉说。(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