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安徽阜阳市阜南县,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其实,阜南更是安徽著名的粮仓和蔬菜基地,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全面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
专业种粮,种专用粮
在阜南县鹿城镇永兴路北侧的一片工地,随处可见林立的脚手架、一栋栋正拔地而起的库房。“这个项目占地142.14亩,总投资约1.1亿元,将建设6栋高大平房仓和1栋低温仓,总仓容为12.6万吨。”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些“绿色粮仓”用上了充氮气调、一体化云平台、害虫在线智能监测等技术,实行分品种、分等级、低温绿色仓储,为上游优质粮食收储、下游优质粮食加工提供支撑。
紧挨着的中裕30万吨优质小麦精深加工项目工地同样正在火热地建设中。“总投资6.3亿元建设的这个优质小麦加工及深加工示范基地,一期建设年处理30万吨优质小麦专用粉生产线,带动60万亩优质小麦种植;二期计划发展小麦精深加工,生产特级食用酒精、谷朊粉、速冻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项目负责人刘凯介绍。据悉,阜南县正在加快推进占地1682亩的皖西北(阜南)粮食产业园建设,建设集仓储、深加工、粮食集散配送、电子交易平台于一体的百亿粮食产业集聚区。
这些大项目将给产业链最底端的农民带来什么变化呢?“以前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苗集镇前进村的种粮大户邵庆狼介绍,以前种粮“瞎种”,看别人种啥品种就跟着种。现在在加工企业的带动下,种什么品种、种多大面积都要提前做“计划”。原来,从2018年开始,阜南县试点种植了1.5万亩优质小麦,经过两年的试种和推广,仅阜南县苗集镇就有5.6万亩土地开展优质小麦种植,每亩地至少增产100斤,增收200元。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支持下,中粮贸易、中化农业、中裕食品等大型粮食企业均进入到阜南县,阜南县构建起了优质小麦“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如今,阜南县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5万亩。
“种了优质小麦以后,收益明显提高了。”邵庆狼说,“小麦产量每亩增长了100斤至200斤,售价比起市场上的普通小麦每斤要高出一角多。2020年我的收入是53万元,利润达到了28万元。乡亲们看到种粮效益大大提升,都愿意返乡种田了。”
围绕粮食产业链关键环节,阜南招引来了一大批投资项目。今年6月中旬,深入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阜南举行。阜南县分别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鲁花等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
“好粮食首先是种出来的。适度规模、集中连片种植,才能培育形成优质产区。经专家反复论证,阜南县筛选3个优质品种,主打弱筋小麦;依托中化农业和中粮贸易,发展优质小麦30多万亩;生产的小麦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二等以上,一等率达60%,在优质粮食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上迈出了坚实步伐。”阜南县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蔡明胜介绍。
作为产粮大县,阜南县近来运用全国推进粮食产业发展的经验,厘清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思路,按照优质小麦“示范种植-规模化种植-就地加工转化”三步走路径,统筹实施“建链、补链、强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粮食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初步形成。2018年示范种植的1.5万亩小麦,迅速扩大到2019年的30万亩,2021年35万亩左右,全县124万亩小麦再获丰收,平均单产483公斤,增长3.87%,总产59.89万吨,增长4.4%,每亩平均增收200多元,单产、总产、效益实现“三增长”。其中,31.4万亩优质专用品牌小麦,平均单产530公斤,较全县平均单产高9.7%。正在建设的皖西北粮食产业园,集粮食仓储、精深加工、物流配送、检验检测、科技研发等功能于一体,为延伸和做强后端产业链提供有力支撑,有望成为带动阜南、辐射周边的百亿级特色产业集聚区。
蔬菜立镇,摩拳擦掌
位于阜南县西部的会龙镇是阜阳市的延秋辣椒生产发源地,也是全国闻名的“辣椒之乡”。会龙镇的辣椒种植历史悠久,从20世纪90年代当地就尝试种植辣椒,直到现在,全村有80%以上的村民都加入到种植辣椒的队伍中,会龙辣椒因无公害、果大肉厚、味道醇美、色泽鲜亮、品种齐全等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椒”,并被评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
“每亩至少可以达到1.5万元的收入,一年两收的耕种模式为村民带来了不少的收入。政府积极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有建大棚需求的村民,政府方面会给予70%的补助。”会龙镇镇长熊瑞平说。然而,“辣椒之乡”一开始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初期面临着体系、技术、市场等多方面难题。会龙镇政府采取政府集中培训,村民互相帮扶的“一对多,多对多”的方式。
当地脱贫典型董贺勤介绍,自己以前是个在外务工的贫困户,靠自己的力量半亩地也干不起来。在政府的资金帮助下,通过种植辣椒,自己在2016年的时候已经实现脱贫。现在每年种植辣椒就有近20万元的收入。董贺勤将获得的收入进一步投入了辣椒种植扩大规模。
“市场方面我们当时请辣椒经纪人全国跑市场,市场建立起来了,销路就不愁了。”熊瑞平称,会龙镇的辣椒不仅质量高,还巧妙采用了“错峰”的方式赢得市场,在辣椒产出淡季,得益于大棚种植,会龙辣椒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充分保证。当面临滞销的问题时,政府会统一将辣椒安排到发酵池,进行深加工,最大程度上保证村民的利益。同时,当地积极拥抱新媒体,采用直播等模式扩大销路,得益于过硬的质量和充分的宣传。为了延长产业链,当地还招商引资引入了辣椒酱企业。目前,会龙辣椒生产向着品种多样化、生产全年化、加工精细化、品质营养化方向发展,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相隔不远的新村镇正在打造芦蒿特色小镇,全镇有1万多亩的芦蒿种植面积。阜南县合心家庭农场设施温控大棚里,水肥一体化的喷灌设备自动喷洒着。“这个月在晒棚,一个月后就可以种植新一季的芦蒿了。有了这些现代化条件的设施大棚,种菜省事多了。以前我们浇水施肥可麻烦了,都是请劳动力拉管子来回浇。了解到现代农业的政策,我们及时向农业农村部门申请,政府补贴一半,自己投入一半,添置了这套设备,施肥浇水不仅变得‘傻瓜’化操作,还给我节省了一大笔人工费。”家庭农场主周俊芳说,过一个月就可以开种芦蒿,9月收头茬,地头批发价每斤都在10元以上,效益相当不错,像她家这样的温控大棚镇上就有两个。
除了会龙辣椒、新村芦蒿以外,当地的地城莲藕、“王家坝”牌毛豆、“沈青”牌苗集萝卜等特色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竞争力、销售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已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企业8家,产品12个。2020年全县瓜菜播种面积39.8万亩,总产106.8万吨,产值2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8.5%、12.3%;其中蔬菜面积35.1万亩,总产9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8%、9.3%。食用菌产量2.8万吨,产值2.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3.1%。设施蔬菜17.5万亩;西部设施蔬菜生产区面积20万亩。以会龙、赵集、鹿城等为中心建设省级辣椒优势区8万多亩,以曹集、郜台、老观为主建设市级水生蔬菜优势区7.3万亩。建设长三角绿色蔬菜供应基地17万亩,向上海市场销售农产品重点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2个,与上海15家企业建立稳定的销售合作关系,向长三角销售鲜活农产品8250万元。积极培育580户蔬菜经营主体发展蔬菜规模种植。(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