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宗泽)巴中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决策部署,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首位,坚持“四化四强”治撂荒、扩面积、增产量,以超常举措抓实生产、端稳饭碗。
任务“清单化”,党政同责强担当。
压实担子。紧紧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出台《巴中市粮食生产八条措施》《巴中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重点任务清单》,创新建立粮食生产区(县)委书记、区(县)长“双约谈”机制,将耕地保护、撂荒治理等粮食生产重点工作纳入政务目标绩效考核,党政主要领导年底向上级报告粮食生产履职情况,自上而下传导高压实责到党政主要负责人,做到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盯牢靶子。将全年粮食播面510.5万亩、产量193.8万吨的目标任务下达到区(县)、分解到乡镇、落实到田块。建立县级干部“包县常驻督导”、区(县)交叉督导等机制,开展区(县)全覆盖检查、乡镇随机抽查、村社重点督查,瞄准靶心、精准发力,倒逼区(县)“挂图作战”。用好尺子。坚持奖惩结合,用好用活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尺子,对夏粮、秋粮播面减少或产量下降的区(县)通报约谈,对耕地“非粮化”、耕地撂荒趋势出现恶化的区(县)考核评优“一票否决”,对考核优秀的区(县)优先分配产粮大市奖励资金、优先推荐涉农项目评优评先,以考核促落实,形成“好有奖励、差受惩诫”的鲜明导向。
治荒“穷尽化”,改产复垦强推动。
防“非粮”保数量。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守住491.2万亩耕地红线。全域开展耕地“非粮化”摸底排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产2.6万亩低效经果园还粮种粮。开展“两区”划定情况“回头看”,及时剔除并补划200亩耕地性质发生改变、不符合划定标准的地块,逐步减少“非粮化”存量,确保“两区”建设数量。治撂荒保增量。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田”的原则,拉网式摸底调查撂荒耕地,落实网格化包片责任,分级建立撂荒和复种台账,分类制定复垦复耕措施。坚持全程跟踪、动态监测、及时更新,共摸排撂荒耕地4.1万亩,因地制宜种植水稻0.8万亩、玉米1.3万亩、杂粮杂豆0.9万亩、茶药等经济作物1.1万亩。建良田保质量。召开全市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将“两区”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明确节点、倒排工期、全力冲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0.9万亩,良田粮用,推动实现“藏粮于地”。
措施“具细化”,落实行动强产能。
挖潜力扩面积。推广间套轮作、田边地角增种模式,在幼龄茶果药椒桑园套种玉米、大豆8.5万亩,发展田坎堆堆玉米2.5万亩、坡台庭院大豆1.7万亩,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落实稻鱼、稻虾、稻鸭种养面积10万亩、标准化生产核心区2万亩。优结构提品质。建立粮经饲协调发展产业体系,种植“稻香杯”优质水稻70万亩、甜糯及青贮饲用专用玉米8万亩、酿酒专用粮4万亩。以粮油园区为引领,依托长赤翡翠米业、恩阳万寿米业、通江顺和通米业等龙头企业发展优质粮油,订单种植优质稻120万亩、“双低”油菜50万亩。强服务增效益。印发《2021年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方案》,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农业助耕服务队75个,面向小农户、规模种植户开展耕、种、防、收等部分或全部作业托管服务,春耕生产效益和质量大幅提升。四是防灾害减损失。印发《巴中市2021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科学防治病虫害167.3万亩次、统防统治67.7万亩次,坚决打好“虫口夺粮”攻坚战。强化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协作联动,落实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措施,确保不因灾造成大面积减产减收。
政策“多元化”,真金白银强保障。
强农政策撬动。年初落实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奖励32个种粮新型经营规模主体和企业。巴州区、平昌县分别投入200万元、150万元专项建设粮食生产示范片点。备足农资促动。今年,引导农资、农机经销商备“双杂”良种,储达标农资,引适宜良机,全市储备“双杂”良种370万公斤、化肥12万吨、农药360吨、农膜1670吨。组织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3073人次,检查整治农资市场614个次,监督检查网点、门店1622个次,抽检单品286个,确保农资质量安全。科技支撑带动。重点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稳定基层农技队伍,完善服务设施设备,补齐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短板。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建设集中育苗育秧点4300个、1.35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30万亩,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收。《印发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要点》,推广优质粮油品种和轻简省力节本高效栽培技术,推进宜机化道路建设,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主推技术到位率和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8%、95%和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