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吕培超 记者陈家华) 近日,记者从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厦门市 2018年度年报将于本月30号截止。市场监管局提醒,未按规定年报的企业要抓紧时间填报公示,以免形成污点记录,经营活动受限,造成不良后果。根据以往的经验,越临近6月30日,大量企业争相填报,致使年报系统承载过重,访问速度和填报效率会大大减慢,为确保填报顺利,企业应尽早打算,以免逾期。据悉,今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会同我市有关部门,加大对未按期公示年报企业的惩戒力度,不年报“后果”将更严重。
后果一:载入经营异常名录,记录伴随“终生”
根据《厦门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不按期公示年报的企业从商事登记簿中移出,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广而告之。
有小部分经营者认为即使未按期年报,只要补公示了提交申请后马上就能恢复。需要提醒的是,只要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就将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即使恢复记载于商事登记簿,曾经的经营异常痕迹也将伴随“终生”。
后果二:受到政府部门的信用联合惩戒
不按期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申请办理工商登记备案事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资质审核、从业任职资格等有关事项时,行政管理部门将予以审慎审查。同时,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厦门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的相关规定,各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对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名称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有一部分企业因为疏忽等原因未按期公示年报,也没有关注自身的信用状况,等到相关部门办理业务时才发现受到了限制追悔莫及,如质监局对其不予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年审,财政局审核运用财政资金进行的招投标项目时也将其排除在外。
后果三:日常经营活动受限
目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已被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贷款、担保、保险等商事活动的参考依据。对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金融机构不受理其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
后果四:载入满三年名称剔除
根据《厦门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剔除企业、个体户的名称,且不得恢复记载于商事登记簿。
企业名称就如人的名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符合,是企业整体的化身,代表着社会大众对其认知。企业名称一旦被剔除,其名称使用不受保护,经营者只能办理注销登记,同时其他任何经营者都可以使用该名称。
后果五:责任人任职受限,甚至严重法律责任
被剔除名称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董事、监事、高管相关信息将纳入信用监管体系,任职资格相关事项受到限制,自被剔除名称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其他商事主体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未来对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直接责任人也将实施任职限制。
因此,说一千道一万,年报公示,早报早安心。